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赵建军 ( 保定宝石花东方医院 )
https://doi.org/10.37155/2661-4766-0706-28简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颈椎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引起颈椎结构失稳,导致椎动 脉受压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主要表现以“眩晕”为主,诊断中易于脑 血管疾病混淆,近年来,一些脑血管病被误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例也时有报道,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椎动脉型颈椎 病的发病机制及明确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更加有利的理论指导,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临床误诊事 件发生。
关键字
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眩晕全文
PDF参考文献
[1]王为珍,陈志青,郑茜.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特点[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05):370-372.
[2]杨成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黑龙江
中医药,2013,42(03):76-78.
[3]孙希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J].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61-3663.
[4]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
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10):53-54+58.
[5]沈树锋,胡勇,吴佳达,储振涛.青年颈椎病手术患者
人群特征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J].中国脊柱脊髓
杂志,2021,31(07):613-618.
[6]黄涛,张方,李修成,邹春平,冯殿鹏.青年伏案工作者
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
(07):1362-1363+1369.
[7]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椎动脉V2段与周围结构关
系的解剖学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1(02):98-100.
[8]刘兵,戴玉景.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
解剖及流体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2003(02):21-23.
[9]郭金明,依萨穆丁.钩椎关节增生与骨源性椎动脉型
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05):797-798.
[10]杨毅,刘浩,孟阳.钩椎关节及其与颈椎病关系的研
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29(09):851-855.
[11]杨学良,孙建民.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
中的意义[J].中国骨伤,2009,22(05):352-353.
[12]张喜善,蔡国栋,李建民,杨明峰.颈椎不稳黄韧带
TGFβ1、BMP2表达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7(12):1253-1256.
[13]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C-(4/5)椎间不
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8):2891-2895.
[14]范维娇,杜良杰.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临
床研究进展[C]//.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
册),2013:176-177.
[15]郭建阔,李卫华,李继锋,王晓.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
模型的病理学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04):35-36.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05):370-372.
[2]杨成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黑龙江
中医药,2013,42(03):76-78.
[3]孙希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J].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61-3663.
[4]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
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10):53-54+58.
[5]沈树锋,胡勇,吴佳达,储振涛.青年颈椎病手术患者
人群特征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J].中国脊柱脊髓
杂志,2021,31(07):613-618.
[6]黄涛,张方,李修成,邹春平,冯殿鹏.青年伏案工作者
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
(07):1362-1363+1369.
[7]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椎动脉V2段与周围结构关
系的解剖学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1(02):98-100.
[8]刘兵,戴玉景.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
解剖及流体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2003(02):21-23.
[9]郭金明,依萨穆丁.钩椎关节增生与骨源性椎动脉型
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05):797-798.
[10]杨毅,刘浩,孟阳.钩椎关节及其与颈椎病关系的研
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29(09):851-855.
[11]杨学良,孙建民.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
中的意义[J].中国骨伤,2009,22(05):352-353.
[12]张喜善,蔡国栋,李建民,杨明峰.颈椎不稳黄韧带
TGFβ1、BMP2表达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7(12):1253-1256.
[13]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C-(4/5)椎间不
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8):2891-2895.
[14]范维娇,杜良杰.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临
床研究进展[C]//.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
册),2013:176-177.
[15]郭建阔,李卫华,李继锋,王晓.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
模型的病理学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04):35-36.
版权所有 © 2025 赵建军

本作品采用以下许可协议授权: 知识共享 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