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CHIVES
  • 肥胖患者肾脏血流异常的护理干预与体重管理策略

    张 倩, 常 娜, 哈 燕, 李 默, 徐亚楠

    目的:探讨针对肥胖患者肾脏血流异常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体重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 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8例肥胖合并肾脏血流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体重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和系统性体重管理策略。比较两 组患者干预前后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体重指数(BMI)、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 察组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BMI下降幅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肥胖患者肾脏血流异常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和系统性体重管理策略能有效改善肾脏 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体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吕诺思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4.01-2024.10期间我 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各 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1组、对照2组;3组均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并对比3组的检查结果,同时观察组根据病程 分为观察1组(病程低于1年)、观察2组(病程1-10年)以及观察3组(病程超过10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 果。结果: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 度(SCV)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运动神经情况,观察1组的MCV均高于 其他2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均低于其他2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感觉神经情况,观察1组的 SCV均高于其他2组,对比差异明显(p < 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实施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价值较 高,可推广。

    PDF
  • 不同类型肥胖患者血清代谢指标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胡永梅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不同肥胖类型在 病理生理机制和健康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血清代谢指标与内脏脂肪面积密切相关,对肥胖相关疾病的预测和防治具 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肥胖类型、血清代谢指标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性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中心性肥胖和全 身性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胰岛素等血清代谢指标与内脏脂肪面积的相关性上存在不同特点,这有助于人们深入理 解肥胖发病机制,为精准制定肥胖干预方案和评估疾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对改善肥胖患者健康状况、减轻社会医疗 负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PDF
  • 血液制品灯检工序对终产品质量风险的量化评估研究

    邓 亚, 罗 英, 聂开栋

    血液制品作为高风险的生物医药产品,其质量控制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灯检工序作为终产品可见 异物检查的核心环节,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强、量化不足等问题。本研究针对灯检工序潜在质量风险,提 出融合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层次分析法(AHP)的联合模型,构建多维度风险量化评估框架。首先通过 FMEA系统识别灯检工序失效模式,结合人员操作、设备性能、环境因素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引入AHP确定各 风险因子的权重系数,修正传统风险优先数(RPN)计算逻辑,形成综合风险值排序方法。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 精准识别异物漏检、光源稳定性不足等关键控制点,其风险量化结果与生产数据吻合度达92%。研究表明,FMEAAHP联合模型突破了传统RPN的局限性,实现了风险要素的客观分级与动态管控,为优化灯检工艺参数、降低终产品 质量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PDF
  • 心外ICU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其对康复的影响

    白美丽

    本研究聚焦心外监护病房(ICU)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对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随 着医疗发展,心外ICU患者手术更复杂,但心理问题常被忽视,影响康复与预后。研究通过量表测评与问卷调查,分 析患者常见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变化,结合术后康复进程收集数据。对100名患者心理及康复数据分析表明, 心理不稳定者康复时间显著延长,高焦虑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较正常情绪者延长约30%;抑郁程度与术后生理指标呈显 著负相关。心理恢复好的患者康复配合度高,沟通积极。结论显示,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率, 减少住院时间,为临床实践和综合治疗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PDF
  • 同伴参与式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秦 梅, 邓 玲, 莫兰凤, 刘丽丹, 李玲丽

    目的:探讨同伴参与式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成效的影响。方法:选定我院胃肠外 科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 式;2024年4月至2024年10月就诊的50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联合同伴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心理应对能力。结果:观察组以面对、情感宣泄、寻求支持等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保守、逃避 等消极的心理应对模式评价较为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同伴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延 续性护理服务的实施。

    PDF
  • 阴道阻菌凝胶的作用及临床效果研究

    谷 琴, 戴 辉, 王应鹏, 王 雪

    目的:观察阴道阻菌凝胶在妇科感染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症状改善、阴道微生态恢复及 复发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于应城天盛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阴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口服甲硝唑片 局部冲洗),实验组在此基础 上联合使用阴道阻菌凝胶,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及细菌密度评分、阴 道pH值和乳酸杆菌数量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治疗后实验组清洁度改 善率为86.00%,pH值恢复至(4.20±0.30),Nugent评分下降至(3.20±1.00),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6.10±0.70 log CFU/mL),复发率降低至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阴道阻菌凝胶能够有效缓解阴道炎和 宫颈炎引起的阴部瘙痒、疼痛、白带增多和异味等临床症状。

    PDF
  • 临床急救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冯志晟

    急救技术是医疗体系重要环节,其发展状况关乎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本文深入研究了临床急救技 术现状,发现当前急救技术主要体现在快速识别疾病、初始稳定病情以及尽快转送患者至精细救治机构等方面。前景 上,将采用模型预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急救预测准确性,提升患者生存率,且更注重生存质量,急救使命 不仅限于挽救生命,还包括提高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然而,我国临床急救技术存在急症及时识别与准确救治能力不足 等问题,需加强医务人员技能培养,普及急救知识。总之,临床急救技术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生命存活机会与质量 意义重大,前景可期。

    PDF
  • 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组学分析及其浸润性预测

    潘雷强, 徐蓓娜, 张 玲, 张源婧, 张定义*

    目的:深入探讨影像组学在肺磨玻璃结节(GGN)浸润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影像资料,运用先进的影像组学技术提取结节的影像组 学特征,通过严谨的特征筛选和模型构建流程,全面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肺GGN浸润性的预测性能。结果:筛选出的 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能有效区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肺GGN,影像组学模型展现出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影像组学分析为肺GGN浸润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颖、无创且准确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更 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PDF
  •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对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刘 莉, 王宏宇, 纪 勇

    本文对比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基 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比较,结合临床案例分析了各自的诊断准确性、 安全性及局限性。结果显示,CT在诊断准确性和破口检出率上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但存在放射性损伤和造影剂过敏 风险;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具有无创、实时、经济等优势,适用于急诊筛查和长期随访。本文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 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PDF
  • 优化中线导管使用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

    王冬乔, 廖春艳*

    本研究基于中线导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探讨优化中线导管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旨在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临床调研,总结了当前中线导管应用中常 见的问题,如感染风险、导管堵塞及脱落等。其次,研究结合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实施规范化培训、完 善操作标准、加强患者教育及动态监测等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提高导管使用的 标准化操作,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动态监测体系,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 效措施,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后,研究还探讨了患者主动参与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安全使用中线导管的积极 作用。综上所述,优化的安全管理措施不仅显著提升了中线导管使用的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使用相关的风险,可为 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同时推动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PDF
  • 浅析人性化妇产科护理

    马志华

    文章剖析了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包括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升护理质量等。同时指出 当前妇产科护理存在护理理念落后、操作失范与服务态度欠佳、就医环境人性化缺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转变护理 理念、规范护理行为、营造人性化护理环境、加强心理护理等策略,旨在通过全方位优化妇产科护理服务,促进患者 身心康复,为妇产科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PDF
  • 乳腺增生与甲状腺结节共病机制研究

    安维伟

    本论文聚焦乳腺增生与甲状腺结节共病机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发病趋势,从西医内分泌紊 乱、激素失衡等方面,以及中医病因病机、经络学说等角度,系统探讨共病机制。研究发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使疾 病发生发展,基于此提出涵盖生活方式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筛查的综合防治策略,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与实践指导。

    PDF
  • 间苯三酚-黄体酮-罗通定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裴文书, 刘红玉, 高路宽, 刘晓敏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黄体酮、罗通定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在肾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60例)与对照组(常规 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 10mg 肌内注射 哌替啶 50mg肌内注射,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120mg静脉滴注 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 罗通定60mg肌内注射。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VA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 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18.5±3.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8±5.1)min(P < 0.01);治疗后2h观察组VAS 评分为 (2.1±0.8)分,低于对照组的(4.9±1.3)分(P <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 78.3% (47/60,P <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 < 5%,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三药联合可快速缓解肾绞痛,疗效确 切且安全性高。

    PDF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治疗策略研究

    杨立翠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策略,对比不同手术方案的疗效与安全 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 年12月12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三组:同期手术组(A 组,40 例,经尿 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分期手术组(B 组,40 例,先碎石间隔 4 周再电切)、传统开放手术 组(C 组,40 例,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联合前列腺摘除术)。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症状、复发率及并发症。 结果:A 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 C 组(P < 0.01),术后 3 个月 IPSS、Qmax 及 QOL 改善更显著 (P < 0.05),1 年复发率(5.0%)低于 C 组(15.0%,P < 0.01)。C 组并发症率(17.5%)显著高于 A、B 组(P < 0.05)。结论:同期微创治疗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降低复发率方面优势显著,适合前列腺体积 < 80 g、结石 负荷适中患者;高龄或重症者需个体化选择分期或开放手术。本研究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强调需结合患 者个体特征制定方案并加强术后代谢管理

    PDF
  • 药物临床试验培训导入临床药学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周雅琳

    随着医药产业对复合型药学人才的需求升级,临床药学教育与药物临床试验实践的衔接不足问题日益凸 显。本文基于临床药学教学现状,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在临床试验法规、试验设计及实操技能培养方面的缺口,探讨将 药物临床试验培训融入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建设等路径构 建立体化培养模式,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整合、师资能力、技术支撑等挑战给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培养既懂 临床用药指导又具备试验研究能力的药学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PDF
  • 闯关医疗辅助游戏在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切开排脓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叶丽花

    目的:探究闯关医疗辅助游戏在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切开排脓术后换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 1月-2024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诊40例4-10岁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切开排脓术后换药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排除了特殊感染患儿或存在理解、沟通能力障碍者、变异性耳前瘘管管患儿。其中,对照 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护士进行闯关医疗辅助游戏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通过焦 虑自评表(SAS)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观察组vs对照组:82.31±5.12 vs 81.26±4.79,p = 0.507)。经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 0.05),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s对照组:32.54±7.27 vs 47.54±6.81,p = 0.000)。观察组对护理工作 满意度为97%,对照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DF
  • 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张立艳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直径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 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 ESWL 治疗的 200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据结石直径分为两组:观察组(结石直径 ≤ 10 mm,n = 120)和对照组(结石直径 > 10 mm,n = 80)。比较两组 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排石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 85.0%(10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2.5%(50/80)(P < 0.05);观察组平均排石时间为(7.2±3.1)天,短于对照组的(14.5±5.6)天(P < 0.05);两组 并发症(血尿、肾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结石直径是影响 ESWL 疗效的重要因素,直径 ≤ 10 mm 的输尿管结石更适合首选 ESWL 治疗,直径 > 10 mm 者需综合评估后选择个体化方案。

    PDF
  • 干眼症的综合护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改善

    杨秀萍

    干眼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干眼症的综合 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干眼症的病因、症状及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详细阐述了 包括眼部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并论述了这些 干预措施如何协同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干眼症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意义。

    PDF
  • 手术室麻醉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

    吴 芳

    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与患者预后。本论文围绕手术 室麻醉安全与风险管理展开深入研究,系统剖析当前麻醉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设备维护制度缺失、医护人员应急能 力不足、术前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麻醉全流程风险防控模型,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动态监测、 术后复苏管理三个维度,提出标准化设备核查流程、分层级人员培训体系、结构化风险评估量表等创新管理策略。旨 在降低麻醉风险,提高手术室麻醉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推动麻醉学科的安全发展。

    PDF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观察

    赵 伟, 刘增业

    目的:讨论黄色肝素镀膜折叠型人工晶体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 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0眼(男15人,22眼 女15人 28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黄色肝素镀 膜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效果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观察时间点与术前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F = 115.211,P < 0.001),术后1天与术后1周、1月、3月视力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t = -5.76,P < 0.001,t = -6.39,P < 0.001,t = -6.59,P < 0.001),术后3月时视力0.3 者3眼(6%);0.4者1眼(2%);0.5 者8眼(16);0.6者 17眼 (34)%;0.8 者11眼(22%);1.0 者10眼(2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黄色肝素镀膜折叠型人工 晶体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视力术后早期存在波动,并发症低。

    PDF
  • 分析门诊手术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护理效果

    魏 丽, 陈沙沙*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皮脂腺囊肿门诊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截取本院皮脂腺囊肿 中的门诊手术患者146例进行研究,研究时间2023年2月-2025年2月,借助双色球法分组,应用常规护理的73例患者 为对照组,剩余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归为研究组,分析具体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效果高于对照组, 有意义(P < 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皮脂腺囊肿病人,注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能更好地维持病人的术后疗 效,同时也能减少病人的炎性和生长因子的含量,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的生存品质得到更好的保障,具有很 高的推广价值。

    PDF
  •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肾脏损伤患者的护理协同管理

    哈 燕, 李 默, 徐亚楠, 张 倩, 常 娜

    目的:探讨护理协同管理模式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肾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 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肾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协同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 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护理协同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肾脏损伤 患者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噪音管理的策略与意义

    刘克南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重要场所,然而其中存在的噪音问题却对新生儿的健 康与康复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噪音管理的策略,包括设备优化、流程再造、人员 培训、环境改造、家庭参与等方面,并详细阐述了噪音管理的重要意义,如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治疗效果、改 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等。通过全面分析噪音管理的策略与意义,旨在为NICU的噪音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PDF
  • 改良膀胱灌注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 影, 贾淑红, 周道玉, 韩瑞鑫, 张慧慧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灌注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 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膀胱灌注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 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改良膀胱 灌注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PDF
  •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曹 林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疗法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3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阿伦膦酸钠(双膦酸盐)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 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骨钙素、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钙、磷水平)以及 骨密度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应用阿伦膦酸钠(双膦酸盐)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PDF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药物研发研究

    孙源源, 黄 鑫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作为全球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其发病机制涉及遗 传、代谢、免疫及神经退行性改变等多维度交互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机制,并结合近年来 靶向药物研发进展,分析了未来研究的突破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PDF
  • 微波在耳鼻喉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刘孟德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微波在耳鼻喉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机制及优势。通过文献、病例及实验研 究,综合阐述微波在鼻炎、鼻出血、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疾病中的具体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微波治疗能 显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但也可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因此,微波在耳 鼻喉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合理应用可提高疗效,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以充分发挥优势并降低不良 反应。

    PDF
  • 调节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进展

    张 培, 周玉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日益增长,但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药物治疗临床反应率有限。目前研究 显示,除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屏障受损及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关外,还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菌群可 通过代谢产物尤其是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肠道屏障功能。近年的研究证明调节肠道菌群及SCFAs是治疗UC的有 效策略,未来可开发推广相关的治疗方法。

    PDF
  •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护理观察与应急处理策略

    徐亚楠, 张 倩, 常 娜, 哈 燕, 李 默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临床特点,评估精细化护理观察及应急处理策略对控制血压 波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 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及应急处理策略。比较两组患 者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波动幅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压稳定时间、血压达标率、满意度显 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压波动幅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观察与应 急处理策略能有效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外伤后凹陷性瘢痕的手术修复技术选择与效果评估

    曹树英

    外伤后凹陷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依据瘢痕部位、深度及组织缺损情 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修复技术对改善外观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修复方法包括组织扩张术、脂肪移植、皮瓣 转移等。研究发现,不同技术在瘢痕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存在差异,个体化技术选择能显著提升修 复效果与术后生活质量。

    PDF
  • 基于营养干预的全程管理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俞静茹, 顾艳敏

    本研究着力于分析营养干预结合全程管理策略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并纳入60名 肝硬化病例,并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在标准护理基础上,额外实施 了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全程管理。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在营养 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并发症防控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项研究为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策略管理提供了有力证 据,同时凸显了在肝硬化护理实践中全面管理路径的关键作用。

    PDF
  • 泌尿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刘现义

    泌尿结石术后并发症严重阻碍患者康复进程,增加医疗负担与健康风险。本文深度结合临床真实病例, 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感染性、出血性、尿路梗阻性等常见并发症类型,深入剖析其病理发生机制。从术前的精准风险 评估、术中的规范精细操作,到术后的科学专业护理,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严密预防体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并发 症,提出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个性化管理方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多元因素,并对智能技术应用前景 展开展望,为临床降低并发症风险、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提供切实可行且极具价值的指导。

    PDF
  • 肾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干预研究

    李 默, 徐亚楠, 张 倩, 常 娜, 哈 燕

    目的:探讨肾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肾血管疾病患 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增加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干预。采用RSMS 评估自我管理能力,记录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血压控制率、肾功能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入院率显著降低(P < 0.01)。自我管理能力与预后呈正相关(r = 0.685,P < 0.01)。结论:肾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预后密切相 关,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临床预后。

    PDF
  • 5A景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疗中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研究

    赵松涛

    5A景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全面的医疗设施,为社区居民及景区游客提供了高质 量的全科诊疗服务,详细分析了该中心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实践,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状况显 著改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增强。本文旨在探讨5A景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 的有效策略,为类似社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PDF
  • 浅谈慢性高血压病的护理

    马 婷

    目的:探讨在社区医疗环境中对慢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 至12月某院12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 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 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综合护理 干预能有效控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效果观察

    陈富杰

    本文旨在评估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600例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研 究,发现超声组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另外,超声引导下动脉穿 刺置管还提高了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具有 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PDF
  •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中的家长教育与沟通策略探索

    张婷婷, 李婉群*, 石 芸

    本论文聚焦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中的家长教育与沟通问题,剖析疫苗接种原理、程序及家长认知现状,揭 示信息不对称、信任危机与文化差异等医患沟通障碍因素。基于此,针对性设计系统化教育内容,创新线上线下融合 的沟通渠道,制定个性化沟通策略并提出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旨在提升家长疫苗认知水平,优化医患沟通效果,促 进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降低疫苗犹豫现象的发生。

    PDF
  •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日常体育锻炼与衰弱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韩 婷

    探究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日常体育锻炼与衰弱状态的关联,为改善健康、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 取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20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以Fried标准评估衰弱状态,用自编问卷收集锻炼信息(频率、时长、 强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衰弱组日常锻炼频率、时长和强度均显著低于非衰弱组(P < 0.05),且均 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日常体育锻炼与衰弱状态紧密相关,增加锻炼可降低衰弱程度,改善健康。

    PDF
  • 药物浓度监测在指导精神科安全用药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本亮, 白岗松, 李禹伽

    文章围绕药物浓度监测在指导精神科安全用药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阐述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强调精神 科药物治疗重要性及药物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深入探讨药物浓度监测在个体化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副作用风险 预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并从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等方面体现其价值,通过多个案例进一步 佐证。旨在为精神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PDF
  • 数据挖潜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刘 振, 王丽超, 郭涵笑

    本文运用数据挖潜技术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19至2024年间上报的68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关联规则,揭示了跌倒/坠床、暴力攻击、自杀等不良事件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精神 症状、住院周期、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工作负荷、沟通技巧以及环境因素等。研究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 指导,并讨论了数据挖潜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PDF
  • 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应用的疗效观察

    宋春艳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在不同类型正畸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某院口腔科就诊的需行正畸治疗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4 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和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支抗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疗程、后牙近中移 动距离、前牙内收距离、支抗丧失情况、微种植体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程明显短于对 照组(P < 0.05);观察组后牙近中移动距离和前牙内收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支抗丧失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微种植体总成功率为93.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微种 植体支抗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具有治疗时间短、支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能有效提高正畸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

    PDF
  • 口腔护理对颌面外科术后感染控制的作用研究

    刘艳珍, 刘志苗

    目的:探讨规范化口腔护理方案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影响。方法:选取240例颌面外科手术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实施强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术 后感染率、口腔菌群、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 vs 12.50%,P < 0.05);口腔菌群量减少(P < 0.05);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日缩短(P < 0.05)。结论:规范化强化口腔护理方案能 有效降低颌面外科术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冯晓玲

    目的:研究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某医院2022年1月至 2023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 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在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 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护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AMI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优化 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风险并增强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马长雨

    本文聚焦生物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纤维素酶等在中药提取中细胞壁破除,有利于中药 有效浸出,低温提取避免了热敏性成分的破坏应用。蛋白酶成分将动物类药材中蛋白成分低温降解,避免了蛋白成分 及活性酶成分高温变性,同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浸出。生物发酵方面,将中药组大分子成分分解,有利于原中药功 效成分浸出,同时,发酵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品具有明显的功效作用。基于以上方面,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过程中具 有明显的优化和应用前景。

    PDF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谢 丹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评估早期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 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4年4月间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表技术分配至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 接受标准护理方案,实验组额外接受系统性早期筛查与多维度综合干预。评估双组临床参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分 娩转归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降压效果、妊娠维持时间、新生儿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类严重产科并发 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所有指标组间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标准(P < 0.05)。结论: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策略能有效控制妊 娠期高血压,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与探讨

    谭紫用

    目标: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KEP)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BP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TUPKEP治疗,对照组采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效果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出血 少、恢复快,且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TUPKEP治疗老年BPH安全高效,术中 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老年病心脑血管病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孟光伟, 孟子琦, 刘金鑫, 汤冬梅, 刘武庆, 孙丽娟

    目标:探究并讨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于 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从某医疗单位选取80名老年心衰伴呼衰受试者,随机划分为试验干预组40名与常规照护 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 标、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无创通气成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aO2、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无创通气总成功率92.5%,明 显高于对照组72.5%;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降低(P <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能 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状态,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对老年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PDF
  • 老年患者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分析

    梁秀君

    老年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身体机能衰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更高[1]。其中, 部分老年人在遭遇结肠、直肠等消化道相关疾病时,往往需进行肠造口术。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并 发症及对应的护理措施。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方式,连续纳入100例行肠造口术的老年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 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并实验不同的护理措施。研究发现,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肠造口水肿、肠造口出血、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等,其对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术后肠造口护理、加强术后营养支 持、提供心理支持等。对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做好术后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早期训练术后的生活自理 能力、监测患者肠造口的颜色和形状、维护病人的心理健康等[2]。此外,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团体间的良好 沟通也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对于老年人群,肠造口术后的护理策略应综合考 虑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PDF
  •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分析

    胡丽影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与可靠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检验科检验样本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完善质控体系、加 强人员培训、优化检验流程和严格仪器管理等。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精密度、异常检出率及检验周转时间。 结果:实施强化质控措施后,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观察组检验结果精密度、 异常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检验周转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识别和控制影响因 素,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超声波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高 颖

    超声波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广泛且进展显著。在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 脏病的早期诊断中,超声技术通过多模态成像、定量分析等手段,实现了从结构到功能的全面评估。技术进展方面, 高分辨率超声、超声造影及负荷超声心动图不断突破,提升了图像清晰度、诊断敏感度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心血管疾 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PDF
  •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护理干预与预后评估

    陈 璐

    钻研新生儿窒息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护理干预途径及其对预后的功效,有效的护理辅导对促进患儿 的预后极为关键,本文罗列了当下针对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多器官功能受损主要护理手段,涉及早期辨认与处理、呼吸 辅助、循环稳定、营养补给及感染预防等,还就这些干预措施对患儿长期健康情况改善的作用做了剖析,采用科学化 的护理干预可大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生存质量,文章同样考察了评估预后的关键环节与途径,为临床操作实践 提供借鉴。

    PDF
  • 温热疗法(如局部热疗)对尖锐湿疣HPV清除的协同作用及临床应用

    李卫鸿, 师成玲, 候恋茹

    目的:探究温热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清除率、复发率及免疫功能影 响,评估此联合方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某院诊治尖锐湿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常规治疗)与试验组(常规治疗联合温热疗法)各60例。追踪6个月,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复发率、免疫指 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 vs 73.3%),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 vs 25.0%),CD4 细胞比例及CD4 /CD8 比值显著提高(P < 0.05)。结论:温热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尖锐湿疣 HPV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眼科手术患者眼部清洁及感染防控护理方案优化

    杜 佳

    目的:探讨优化眼科手术患者眼部清洁及感染防控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9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2.22%,低于对照组13.33%,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更高(P < 0.05)。结论:优化方案能降低感染风险,提高舒适度及满 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PDF
  • 低钙腹膜透析液在肾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常 娜, 哈 燕, 李 默, 徐亚楠, 张 倩

    目的:探讨低钙腹膜透析液在肾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腹 膜透析患者分为低钙组(60例,1.25mmol/L)和常规钙组(60例,1.75mmol/L),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钙磷代谢指 标、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低钙组血清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 较常规钙组显著降低(P < 0.05);低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钙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钙组(P < 0.05); 两组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低钙腹膜透析液可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减少并发症,提高生 活质量,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PDF
  • 探讨普通外科在处理复杂伤口修复中的应用技巧

    贺莲英

    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常常碰到各种复杂的伤口修复问题.由于伤口种类繁多,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难 性.研究采取了实证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复杂伤口修复病例,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外科在 处理复杂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应用技巧。研究结果显示,充分的术前评估、恰当的手术时机、个体化的修复策 略以及精准的手术技术,都是普通外科在处理复杂伤口修复时必须要重视的关键环节。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严格的 术后管理也能显著提高复杂伤口修复效果。此外,研究还发现,鼓励病人参与伤口的护理过程,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 管理能力,降低复杂伤口的复发率。本研究为普通外科治疗复杂伤口提供了科学、便捷的临床指南,有望提升伤口修 复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PDF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综合征风险筛查工具构建及阶梯式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

    姜 洁, 徐 慧

    目的:构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综合征风险筛查工具,探讨阶梯式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 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某医院 24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 例,常规护理) 与观察组(120 例,基于风险分层的阶梯式护理),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5)。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筛查 工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干预周期为 6 个月,比较两组衰弱发生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构建的筛查工具包含 4 个维度 12 项核心指标,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9,重测信度ICC = 0.85,结构效度良 好。干预 6 个月后,观察组衰弱发生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χ² = 8.23,P <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6 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善幅度更大,生活质量评分(SF-36)提高(12.5±3.8)分,不良事件发生 率(8.3%)低于对照组(16.7%,χ² = 4.72,P < 0.05)。结论:该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老年冠心病患 者衰弱风险早期识别;阶梯式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衰弱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为临床提供 精准化护理策略。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