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ditorial Board

主编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吴兴,复旦大学骨科博士毕业,现为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临床上擅长于髋、膝、肩等关节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翻修手术,复杂四肢骨折的微创手术。基础研究主要为软骨缺损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曾在欧美等诸多著名国际骨科中心进修、访问,并作学术交流。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AO)会员,中国医学转化与创新学会骨科分会中西医结合关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显微外科学组委员,中国老年骨损伤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分会常委。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同济大学学报编委。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SCI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卫生局科研项目6项,获科研成果2项,国家专利2项,编著学术论著2部。

副主编

浙江大学

吴息凤,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4年从德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任职于美国癌症医院历年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27年,是癌症预防Betty B. Marcus冠名主席,癌前基因组图谱计划主任,转化医学和公众健康基因组学中心主任,病史数据库主任。流行病学系主任和学科负责人。现为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医疗保障大数据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健康医疗大数据、流行病学、疾病生物标志物和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吴教授使用高度创新,循证医学和整合的战略建立一系列的大数据和样本库,发现和验证肿瘤危险因素,筛选癌症药物遗传生物标志物,利用高端的生物信息和生物统计方法建立整合性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转成一系列的人工智能工具,建立高危人群早期识别方法,为制定有针对性个体化的精准肿瘤预防和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团队是世界顶尖团队之一。

吴教授共获得基金资助总额超过一亿美金,包括16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重大项目基金和30R01基金,是科研基金资助最多的研究者之一。她发表论文超过560多篇包括Nature GeneticsLancetLancet OncologyJAMABritish Medical Journa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全球知名期刊。

吴教授曾获MD安德森杰出学者奖,Ashbel Smith冠名教授,Betty B. Marcus冠名主席,玛格丽特和小詹姆斯答:埃尔金斯癌症预防学成就奖,朱莉和本罗杰斯卓越研究奖,罗伯特•张伯伦杰出导师奖,休斯敦50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以及癌症预防杰出导师奖等荣誉。

吴教授担任许多美国和国际科研机构的资金评审委员包括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欧盟研究委员会,英国癌症研究,中国国家分子转化中心,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新加坡,法国,等许多国家和国际拨款审查。她在国际著名大学和会议上主持或做了超过260个学术报告,培养了很多年轻人,有61人次获奖。

回国后获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的癌症预测、预防和治疗”、浙江省智能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领军型智慧大健康创新团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治”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多举措多角度以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疫情传播预警预测模型”浙江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多举措、多角度研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编委

北京大学

张召锋,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一直致力于老年营养和营养与慢性病研究,负责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达能营养基金1项。参与的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0篇)。获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和中国营养学会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华夏医学科技奖奖励7项。目前是多家杂志的审稿人,《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共4册)、主编《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副主编、《终结糖尿病——12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主译积极开展科普工作,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引导他们合理选择食物和营养品,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北京大学

刘珏,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流行病学、妇幼健康、健康大数据研究及应用。主持科技部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项目等项目8项,参与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第一/责任作者)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IF 27.516)、Lancet global health(IF 15.873)、Bull World Health Organ(IF 6.818)等国际知名期刊。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科研方法学(第三版)》编书秘书及编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大数据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青年编委;副主编著作一部。担任Lancet global health、Hepatology、Clinical Epidemiology、Annals of epidemi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获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浙江大学

李秀央,理学学士、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统计学理论与方法、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时空统计及时空流行病学、城市健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数理统计学院访问学者(合作导师E Marian Scott)。英国皇家统计学会Fellow,美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高校统计教育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兼教学督导工作组成员,浙江大学卫生统计学课程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统计学》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负责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评审专家, 浙江省医药卫生项目评审验收专家,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科协澳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专业论文200多篇,副主编专业教材7本,参编专业教材10本,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发明专利1项。

浙江大学

张宁,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际行为干预协作联盟会员,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获加拿大女王大学社会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曾获得第十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华人新秀奖一等奖(2017),美国心理协会(2016)、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2015)参会报告奖,Queen’s Graduate Dean’s Doctoral Field Travel Grant (201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奥”奖学金(2011)及首届“格致”论文奖(2011)。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行为决策与促进, 目前聚焦于行为科学与公共健康领域的交叉学科—行为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旨在将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塑造健康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激发医疗健康护理过程的创新并改善医疗健康护理服务,将行为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共健康循证决策过程中去,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精准落实。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分院

毕婉蓉,主任医师,硕导,同济大学医学博士,中共党员。近年主要从事全科学医教研工作,熟悉高校师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中医药等工作。201612月起任分院书记兼杨浦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同济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经过多岗位锻炼,曾获同济大学华东干细胞库iPS(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及RNAi技术操作资格证书等。参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等各级课题8项。荣获医学院双语教学一等奖一项等诸多奖项。连续6年与上海市疾控中心共同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获得同行认可,已被教委命名为“同济模式”全国推广。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嘉德诺(Cardinal Health)中国志愿者协会携手开展的“除颤神器进校园”系列活动首站启动。接受捐赠四台AED。承办2019杨浦片区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挑战赛。获批上海市高校红会志愿者基地。获得中宣部推荐项目“最佳志愿项目及组织”高评资格。同济大学NCP防控领导组、综合组、医疗指导组成员。怀揣医者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所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用全部的热情和一颗真诚的心在实现人生价值,坚持不懈地攻克医院管理及医学专业技术难关!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余飞,现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临床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上海编辑分部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临床诊疗规范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健康促进组副组长、上海市核学会高级科普专家、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考核考官、上海市科委专家库评审专家。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等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后备带头人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计划、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希望之星”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第1完成人)、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三等)、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3部。研究方向:受体介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显像诊断和靶向治疗、甲状腺癌失分化分子机制研究等。

中山大学

蒋璇,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2005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于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8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2019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任职研究专员。从事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模型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Sci.Signal、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累积被引用次数684次。2019年获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医学院“血管新生和造血干细胞分化”课题组负责人(PI)。

南方医科大学

侯鸿浩,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安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大学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于2019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南方医科大学组建独立课题组。主要从事仿生材料及界面组织工程的研究,近年来围绕仿生材料及功能化表界面在界面组织工程、智能抗菌、可视化光学器件、医用胶粘剂生物传感与检测等方面展开了系列颇具个人特色的研究工作,先后在Acc. Chem. Res.,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it., J. Mater. Chem. C 等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影响因子超过100,受邀在权威综述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撰写工作评述文章1篇。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1项已获授权。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曾荣获香港城市大学田家炳教育基金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现为SCI杂志《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中国化学会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员,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以及《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

王留义,男,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全科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留美学者,国家级知名专家。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会员,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会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十佳全科专业带教老师,中国老年医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吴阶平基金会家庭医学部委员,河南省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络病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全科医生培训讲师团首席培训师,研究方向为全科医学。担任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师》、《医学参考报》编委。


重庆医科大学

陈于,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先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学一年和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高访4周(了解香港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医院管理,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健康管理包括慢病管理)。20149月应WHO邀请作为指导老师参加由WHO与国家卫计委主办的为期一年的“健康促进领导力培训项目”。20196月继第七届后继续受聘任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职业卫生标委会委员),201910月受聘为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第一届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担任《国家温泉康养旅游标准》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曾任卫生部首批健康管理师师资,卫生部化学品毒性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理事,重庆市欧美同学会理事等。一直从事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健康管理(特别是生活方式管理、慢病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40余篇学术论著。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第14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慢性病管理学术创新二等奖等。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人群健康监护和健康促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潘德锋,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后备)。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近20年,曾于2010年-2012年作为医疗专家参加第九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执行援外任务,并荣获“江苏省援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个人专业特长为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目前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基础与药物研究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工作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衰学组成员;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冠心病学组工作秘书;徐州市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防治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淮海科学技术奖3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等科技奖励。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教材3部。


重庆医科大学

韩智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分别毕业于贵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现供职于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重点关注和研究人类神经系统和神经类疾病CNS disorders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上的发病机理。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分析,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 Alzheimer’s Disease (AD) Multiple sclerosis (MS)。此外,meta分析,孟德尔随机化,算法和数据库的开发也有涉猎。已在包括Proc. Natl. Acad. Sci. U.S.A.,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56.28。获美国 Wiley 出版社高被引论文奖。任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期刊编委,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Frontiers in Genetics期刊审稿人,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姚恩生,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兵团卫生健康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新疆医学会第三届危重症学专业委员会重症神经学组委员,新疆医学会第四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免疫专业学组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健康中国医者名片”认证专家。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发表SCI文章6篇,主持八师石河子市科协学会重点资助项目1项,主持八师石河子市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石河子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项,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博士基金1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级课题2项。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1部。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重症和运动障碍性疾病。现为《中国全科医学》青年编委,《Med Sci Monit》杂志和《石河子大学学报》审稿人。

上海交通大学

刘宁宁,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营养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分析,尤其关注基于“营养-菌群-宿主”三角体系的人体全基因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项目等多个项目,同时以项目骨干的身份参与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论文19篇。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编委、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编委、欧洲微生物学会期刊Access Microbiology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毒理学会理事、美国医学真菌学会会员、美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会员。

南方医科大学

赵冰夏,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制剂、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模态成像分子探针、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多项,已在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ta Biomaterialia、Nanoscale、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RSC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现为SCI杂志《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为Theranostics、Nanoscale等知名杂志审稿人。

重庆医科大学

汪长东,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现为重庆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骨发育、肿瘤治疗、信号转导。2010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做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为基础研究骨发育和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6项。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李宽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广东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年余;目前已能熟练完成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熟练掌握骨盆创伤诊治及并发症的处理,完成颈椎、胸椎及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完成各型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手术治疗,熟悉各种关节炎的诊断治疗,掌握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和手术治疗,独立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完成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熟练椎间盘镜下摘除腰椎突出的间盘髓核,熟练掌握骨质疏松骨折药物和脊柱骨折椎体成形微创治疗,关节及脊柱结核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掌握软组织和骨与关节急慢性感染处理,四肢慢性劳损性疾病处理,熟悉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对骨科疑难杂症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能使用骨科各种微创技术处理骨科疾患。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各级课题多项,参与出版专著四部,参与获得各类科研奖励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