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ublications
-
功能化高分子涂层在抗菌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吴 斌, 王 力, 林青儿, 谢芳玉
基于功能化高分子涂层具有特殊性和可设计性的优点,利用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改性来导入抗菌活性基团 或者纳米颗粒等手段来达到材料长期高效抗菌的目的,根据已经介绍的抗菌涂层的设计思想,并结合论文的工作来阐 述抗菌涂层设计的基本原理,阐述抗菌机理,材料改性以及结构性能控制,对其表面性质以及相应的杀菌作用进行对 比分析,针对一些重要的应用包括医疗、食品包装、公共设施等,对其所涉及的核心要素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描 述,同时,通过对应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特点和实际需求的特点来进行挖掘研究。
PDF -
功能性塑料包材在药品包装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评估
李 羚, 吴明凤
功能性塑料包材在药品包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乎药品的质量和患者健康。本 文概述了功能性塑料包材在药品包装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安全性的全面考察,以及 长期、加速和强制降解稳定性试验。通过科学评估,确保包材符合药品包装要求,为药品提供有效保护,保障患者用 药安全。
PDF -
高龄肺栓塞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及依从性研究
李 迎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高龄肺栓塞(PE)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用药依从性,并与传统 抗凝药物对比。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高龄 PE 患者(年龄 ≥ 75 岁)120 例,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 例,给予 NOACs 治疗)和对照组(60 例,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出血 事件发生率、肝肾功能指标异常率(安全性),以及用药依从性评分、随访中断率(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出血 事件发生率、肝肾功能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中断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NOACs 在高龄 PE 患者中安全性更优,且用药依从性高于华法林,更适合高龄人群的临床管理。
PDF -
全麻术后疼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分析
黄朝旭, 王晓梅, 张欢欢, 张 瑜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出现的疼痛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影响,并探索疼痛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 3月至2025年1月在本院接受全麻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将患者分 为疼痛组及未疼痛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对疼痛组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舒 适程度。结果:未疼痛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疼痛组(P < 0.05);疼痛组护理前VAS评分为 (5.26±0.75)分,护理后降低至(2.24±0.35)分;且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结论:全麻术后出现疼痛一定程度上影响 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对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心理疏导等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
PDF -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分析
刘 悦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 10月-2024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并对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认知组(n = 40)实行认知行为干预,行动组(n = 40)实行常规干预,对比认知组与行动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治 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行动组与认知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认 知组SF-36评分与ESEA评分大于行动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小于行动组,治疗依从性高于行动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更显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PDF -
互联网+疗养护理服务初探
曲玉洁, 李雪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涌现,实施 基于通信技术的综合服务模式显出良好的前景。[1-2]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 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 医疗服务模式。[3] 互联网 疗养护理服务体系是现代医疗发展的方向,我中心也顺应时代要求希望加快互联网疗养模式 的构建,这样更有利于疗养护理资源共享,更有利于优化医疗配置,更有利于提高疗养服务质量。疗养医疗事业也应 当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高科技及互联网方面实现突破,加快现代化进程,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疗养质量和水 平。目的:探讨“互联网 疗养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对疗养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以来我中心 疗养的疗养员58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29例和29例,通过采取“互联网 疗养护理服务”措施干预与否,于 疗养最后结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互联网 的运用效果,干预前后通过两组比较及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结果:试验组的干 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互联网 疗养护理”服务平台的有效干预能够提高整体疗养护理服务质量。
PDF -
鼻空肠三腔管营养支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分析
张 青, 于延玲, 陈 茹
目的:探析鼻空肠三腔营养支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24年3月起,本院开始 收集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资料,至2025年3月止共纳入78例,通过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39例采取鼻胃管营 养支持设为参照组;另39例采取鼻空肠三腔营养支持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较参照组显著偏高(P < 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参照组显著偏低(P < 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 间、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显著偏低(P < 0.05)。结论:鼻空肠三腔营养支持干预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可明显 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疗程时间,应积 极推广。
PDF -
社区家庭医生在老年慢性疾病居家照护中的角色讨论
叶文伟, 赵俊杰, 杨 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持续加剧,老年患者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当中尤为普遍常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重大 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状况,居家照护模式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要选 择。该模式着重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结合专业医疗指导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且连续还有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其不仅能够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照顾与情感支持需求,还能够有效减轻医疗机构负担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文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社区家庭医生在老年慢性疾病居家照护当中的角色定位情况。希望以此进一步提升医疗服 务能力,为老年群体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PDF -
中医针灸内科在基层社区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谭雪梅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体检中收集的气虚质 失眠伴焦虑患者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 治疗,治疗1组采用头皮针加温针灸治疗,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健康教育,3 组均干预 4 周。比较 3 组临床疗效,并比较 3 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焦虑程度及气虚体质积分。结果:治疗后, 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治疗1组80.00%和对照组63.33% (P < 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3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PSQI评分均降低 (P < 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气虚质失眠症患者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气虚体质, 减轻焦虑程度。
PDF -
前瞻性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刘晓敏
目的:构建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持续改进策略,评估其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2 年1月至2023年1月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 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策略。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合格率、人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无菌物品合格率、流程规范化程度、人员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基于质量评价指标 体系的持续改进策略能有效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PDF -
采购需求编制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
吕 晶, 钱 源*
本文深入探讨了采购需求编制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多方面影响。科学合理的采购需求编制 是确保采购工作顺利进行、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保障医院和供应商利益的关键。文章分析了采购需求编制对医疗 设备采购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市场调研、严格把关采购方式、合理设定资格条件、建立专家论证常态化机制等解决策 略。强调了采购需求编制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关键作用。
PDF -
甲状腺激素与肠道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 利, 李 攀
本文聚焦甲状腺激素与肠道功能关联的研究进展。先概述甲状腺激素的基本特性,涵盖其合成、分泌过 程及生理功能。随后深入分析甲状腺激素对肠道形态结构、运动功能、消化吸收能力、免疫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平衡 的影响机制。文中着重讨论了罗氏电化学发光技术(基于罗氏801仪器检测)在此领域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因高灵敏 度、强特异性和宽检测范围,能为研究提供精准的甲状腺激素数据,并助力全面评估患者状态,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 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PDF -
微创技术在凹陷性瘢痕矫正中的应用进展
曹树英
凹陷性瘢痕因组织缺损导致皮肤表面凹陷,常影响患者外貌与心理健康。近年来,微创技术在瘢痕矫正 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皮下剥离、自体脂肪移植、激光治疗及射频技术等多种手段。该类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并 发症少,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综合现有研究,微创手段在改善瘢痕质地、促进胶原生成方面展现出显 著优势,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
PDF -
普外科高危手术医患共同决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马卫华, 姜 涛*
普外科高危手术医患共同决策面临诸多困境。在沟通层面,医生因工作繁忙、沟通技巧不足致信息传递 不畅,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且受情绪干扰决策能力受限;认知上,患者对知情同意书理解困难、对病情及决策认知偏 差;体制文化方面,医疗评价体系对决策过程关注少,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及社会文化影响患者参与度。对此,应加强 医生沟通培训、开发决策辅助工具,并多方协作构建良好决策环境。
PDF -
浅析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中的方法
李 月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于医疗领域应用方法体系,从数据处理、模型训练至临床推广进行系统分 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方式,梳理大模型医疗应用关键技术路径。结果表明医疗数据处理需建立严 格规范化流程,模型构建应注重医学专业特性,临床应用须重视需求分析与系统整合。本文建议构建医疗专用知识图 谱,强化医学伦理规范引导,推动建立行业标准评估体系,促进大模型医疗应用规范化发展。
PDF -
制药行业溶剂回收工艺的残留风险评估与质量保证策略
乔 坤, 李纪胜
制药行业中溶剂回收工艺在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影响方面具有显著价值,但其残留溶剂可能对药品质量 与患者安全构成潜在风险。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溶剂回收全流程中的残留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了综合质量保证策略。 首先,基于ICH Q3C、FDA及EMA指南要求,建立了以化学分析技术(如GC、HPLC)结合风险矩阵模型(FMEA/ HACCP)为核心的残留溶剂定量评估框架,涵盖原料药、中间体及终产品的残留限值(PPM级)分析。其次,通 过实验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温度、压力、回收次数等),揭示了溶剂回收过程中降解产物与交叉污染的关键控制 点,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工艺改进方案。针对质量保证,构建了涵盖实时监测(PAT技术)、清洁验证 (swab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溶剂回收工艺的质量风险可通过多学科方法实现有效控制,同时需结合生命周期管理 与持续工艺验证以确保合规性与可持续性。本文提出的策略为制药企业平衡经济性、环保性与药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理 论与实践参考。
PDF -
药品监管制度下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管理现状与建议
王 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医院中药房在中药饮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构建科学的管理 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间中药房药品管理系统中的500份饮片管理记录 作为对照组,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管理缺陷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并 实施综合管理优化方案。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选取同期500份管理记录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优化措施实施 前后的管理效果差异。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实施前后各30名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22.0软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前管理缺陷发生率为3.20%(16/500),主要表现于管理制度、采购验收、贮存养护 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实施后,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P < 0.05),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提升(P < 0.05)。研究结 论:中药饮片作为医院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与患者安全。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 的管理优化方案,有效规范了饮片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风险,为提升医院中药房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证依据。建 议医疗机构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
PDF -
预见性保健指导应用于儿童保健中的实施效果
马艳芳
本文旨在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常规儿童保健与预见性保健指导对 150名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营养状况及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接受预见性保健指导的儿童 在各项指标上均表现更佳。预见性保健指导通过个性化健康档案管理、分阶段保健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及设立咨询热 线等措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观察伤口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
秦 彤, 龚宜如, 展颖颖*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120 例伤口造口的病患们作为探究选择,使用随机的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组各有60例。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干预措施前后的评估对比,内容涵盖: 生活品质测评数值、自主照护能力指标、植入口周边并发状况出现频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价。结果:护理 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伤口造口患者的照护实践中引入连 贯性服务模式,显著增进了患者的日常生存品质及自主照护水平,同时减少了创口周围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了 受护者对服务的认可度,具有广泛临床推行价值。
PDF -
一例中途拒绝实施无接触式清洁间歇导尿患者的管理个案分析
谢艳礼, 刘建娴
本文通过对一例中途拒绝实施无接触式清洁间歇导尿患者的管理个案分析,发现该护理个案实施过程中 存在患者宣教不全、护理方案落实监管不到位、医护治疗方案配合欠佳的问题。由此提出提升患者知识宣教的全面 性、优化护理方案落实的监管机制、改善医护团队协作,加强治疗方案配合、强化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激励机制 与文化建设、落实监督与考评制度的管理改进措施,有助于日后临床中护理管理个案更好更顺利的实施,包括如何更 好地进行患者教育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PDF -
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降低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朱 倩, 潘丽娟*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置管期间采取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 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383例肺癌患者,抽取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为参考组 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专业化PICC置管护理,每组691例。以置管时间、导管相关性血 流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长于参考组(P < 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 <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 < 0.05)。结论:肺癌患者置管期间采取专业 化PICC置管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此种方法值 得推广于临床。
PDF -
急诊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研究
彭子舒, 吕权坤*
目的:讨论急诊创伤性凝血病(Traumatic Coagulopathy, 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治疗 策略,以优化急诊处理流程。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82例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治疗与强化早期干预策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关键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而言,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至12.3±1.8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改善为30.2±4.5秒,纤维蛋白原水平升至2.5±0.4 g/L,D-二聚体浓度降低至2.1±0.6 mg/L,血小板计数恢复 至165±18×109 /L。结论:强化早期干预策略可改善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PDF -
MRI与CBCT对根尖周炎病变诊断的对比
方彦成
本研究深入剖析 MRI 与 CBCT 在根尖周炎病变诊断中的效能。MRI 在软组织成像上表现出色,早期软 组织病变检出率较高,但硬组织成像受限;CBCT 对根尖周骨质病变检出率也表现出色,擅长硬组织成像,却在软组 织分辨率上存在不足。二者联合应用可使病变信息完整性提升,诊断准确率也有所改善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样本量 较小,技术应用范围有限。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新型成像技术发展,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测牙髓生理功能变化,探索多 模态影像融合技术,以提升根尖周炎的诊断精准度。
PDF -
心脏外科术后应用CRRT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郭君龙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期间的护理干预效果,使 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数字随机方式,对我院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 分组,将纳入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分常规组(23例)与观察组(2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干 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程度远优于常规组,(P < 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远 优于常规组,且心脏EF值更优,(P < 0.05);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远远优于常规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滤器 凝血有效率为86.96%,体外循环通畅率91.3%远高于常规组滤器凝血有效率65.22%,体外循环通畅率69.57%,(P <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结论:临床针对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CRRT治疗过 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较大程度提升护理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病症,各项生命指标稳定,其护理满意度极高, 积极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相处。
PDF -
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马婵娟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选取2023.05-2024.08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病患76例,以电脑双盲法对患者展开分组 护理,每组各占病患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作对比: ①DVT发生率;②术后生活质量;③髋关节功能;④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相较显示,观察组 显著较低于对照组,(p < 0.05);通过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相比生活质量,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相较差异不大,组间无统计意义,(p > 0.05),在术后3 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可见,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远远更比对照组要好,观察组患者在功能、疼痛及关节活动度 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畸形评分方面差异不大,(p > 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 预防性护理,具有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PDF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脏术后患者行CRRT治疗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赵文静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脏术后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取xx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心脏术后行CRRT治疗的48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风险管理组和非风管组, 各24例。非风管组根据患者心脏术后体征及CRRT治疗需求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在非风管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 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并追踪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干预后左心 室舒张末期内径(46.25±1.89mm)和收缩末期内径(32.16±1.45mm)均显著低于非风管组(47.63±1.29 mm、34.05±1.52mm) (P < 0.05),LVEF[(53.16±1.68)%]显著高于非风管组[(51.79±1.86)%](P < 0.05)。风险管理组干预后尿素 氮(14.24±1.13mmol/L)、血肌酐(182.44±7.26μmol/L)、胱抑素C(0.91±0.09mg/L)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非风管组 (16.15±1.15 mmol/L、215.12±4.97μmol/L、1.23±0.11mg/L)(P < 0.05)。风险管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 显著低于非风管组(33.33%)(P < 0.05)。结论:根据心脏术后CRRT治疗患者护理需求和风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效果,并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有助于降低俗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 良好。
PDF -
外科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护理干预研究
南 露
目的:探讨外科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本院在2023年12月-2024 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患者,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2例结核患者予以分组干预,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即对照 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识别与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有41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 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相比,观察组均较快,观察组术 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0.05)。结论:早 期识别与护理干预外科结核患者,具有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效果,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其预后质量, 值得推广。
PDF -
人文关怀护理在外科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左娟娟
目的:探讨外科结核病患者护理中加入人文关怀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样本对象为80例本院外科收治的 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心理 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压力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外科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护理对于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以及缓解心理方面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PDF -
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母婴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
李晓萍, 胡双燕
目的:探究分娩镇痛技术对产程进展时间、母体应激水平及新生儿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影响,为临床实践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实 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长、疼痛评分、血压心率变化、产后出血量、 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5), 疼痛评分低(P < 0.01),血压心率波动小,应激激素水平低,新生儿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 产程,降低母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PDF -
市场需求导向下精密给药滴眼剂装置的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冯 东
市场需求导向下,精密给药滴眼剂装置展现出广阔的商业化前景。随着眼科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用药 需求的提升,该装置以其精确、安全、便捷的给药方式受到市场青睐。商业化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革新、市场竞争等 多重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精密给药滴眼剂装置的商业化前景,同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 和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PDF -
老年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党文辉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活动限制、体位管理、功能锻炼及生活 指导等综合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密度、日常生活能力、椎体高度恢复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5.0% 对1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综合保守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骨折患 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PDF -
中医适宜技术缓解肿瘤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王英草, 赵丽婷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在缓解肿瘤化疗副作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 月内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 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中药内服、隔物灸疗法、穴位贴敷等。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副作用 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能有效缓解肿瘤化疗副作用,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体检在听力健康保护中的作用
吴慧娴
听力健康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多维度、全周期的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保护。本文立足 基层实践,重点探讨职业人群。研究发现,标准化职业健康筛查可有效识别噪声作业风险,动态跟踪听力变化。通 过整合政策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与深化健康宣教,基层机构可构建覆盖预防、筛查、干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实现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可持续的基层方案。
PDF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方法研究
刘志苗, 刘艳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精神心理、咬合关系、创伤、 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咬合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和炎 症;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针灸等可缓解症状;咬合治疗通过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压力;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 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综合考虑病因、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