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Current

Vol 6 No 8 (2025): 2025年 第6卷 第8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李 芳

    肺部感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进行预防和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髋部骨 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文献,归纳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新思路,在围 手术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做好共存疾病、呼吸道、体位、口腔等管理,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术后肺部感 染提供参考,以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DF
  • 纳米载药体系靶向递送黄连素抑制宠物皮肤感染的物理化学机制

    段黎姮紫

    本文聚焦纳米载药体系靶向递送黄连素抑制宠物皮肤感染的物理化学机制。阐述纳米载药体系设计原 理,剖析黄连素药理特性,揭示其理化性质、与皮肤组织相互作用及药物释放机制。通过体内实验证实,该体系可有 效抑制感染,兼具安全性,为宠物皮肤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PDF
  • 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运用研究

    祁仕环

    目的:探究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 2022 年 1 月 4 日至 2025 年 1 月 4 日期间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传统组(32 例)和新式组(33 例)。传统组采用常 规护理,新式组实施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 (PTGI)、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 - C30)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检测血象、骨髓穿刺及血 清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新式组在 HADS 焦虑抑郁得分降低、PTGI 创伤后成长水平提升、QLQ - C30 生活质量 各维度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上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 < 0.05)。在疾病相关指标方面,新式组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 数、血小板计数等血象指标,β2 - 微球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 反应蛋白(CRP)等血清指标以及骨髓穿 刺反映的疾病缓解程度上均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多发性 骨髓瘤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作用研究

    阮力群, 刘 蕾, 石云菲, 刘 静*

    本研究以 2022.2-2024.5 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为对象,分组对比常规与个性化 护理效果。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组在 HbA1c、TIR、MAGE、ASMI 及 6 米步速指标改善更优(P < 0.05)。6 米步 速变化与 TIR、MAGE、HbA1c 显著相关(P < 0.05),ASMI 变化与各指标存在关联趋势。研究证实,个性化护理可 优化血糖控制、提升肌肉功能,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PDF
  • 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血压监测与护理干预进展

    陈雪婷

    肾上腺肿瘤术后个体易出现血压起伏与多种并发症隐患,科学开展血压监测并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对康复 进程意义重大。肿瘤类别、手术操作方式及术后机体调节机制均会对血压变动产生作用,致使其变化呈现复杂多样的 特点。当下的血压监测手段能够给予持续且精确的数据支撑,成为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病情评估结果制定并 适时动态调整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利于实施精准干预举措。在预防感染、稳定血压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多个层面,护 理工作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效能,可切实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多学科协同合作模式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加快 康复进程。

    PDF
  •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叶苗苗

    乳腺癌术后并发的淋巴水肿,对患者生理机能与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现已成为术后康复管理关注焦 点,综合干预措施从风险评估、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多学科协同合作、护理流程改进及新兴技术运用等维度入手, 逐步搭建起系统化预防体系。相关研究指出,合理的风险识别模式、标准化护理流程以及新技术的整合运用,是降低 淋巴水肿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不断探寻更为完备的护理策略,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PDF
  • 智能响应型高分子涂层在药物释放中的精准控制研究

    吴 斌, 王 力, 林青儿, 谢芳玉

    智能响应型高分子涂层拥有刺激响应特性,可以针对药物精准释放,如对温度、pH、光、磁场等刺激信 号作出应答,让药物的释放时间、空间、剂量都得到了精准调控,于是开始了有关智能响应机制与材料设计的研究: 分清了刺激响应类型,并且确定了其分类方式、高分子材料筛选准则以及涂层结构设计要素;又提出了一种针对时间 维度上的精确控制手段、针对空间位置上精准释放的方法、针对药物释放量的梯度调节手段;同时还分析了针对涂料 涂敷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手段、性能提高方式。以上的工作成果也能够有效的针对目前药物释放系统中存在 的缺陷提供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提升了药物释放的效果与安全性,促进了智能响应型高分子涂层药物精准释 放的发展进程。

    PDF
  • 麻醉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

    杨 丽

    本文探讨了麻醉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从麻醉护理概述出发,阐述了其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 性,包括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医疗质量。详细分析了麻醉护理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介绍 了多模式镇痛理念、新型镇痛药物和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新进展。同时,也指出了麻醉护理在疼痛管理中面临 的挑战,如人员素质、患者认知及药物管理风险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健康教育、完善镇痛药 物管理制度及推动多学科协作等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疼痛管理服务。

    PDF
  • 肾结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谢晓凤

    手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清除肾结石,快速缓解不适症状,但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手 段,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刺激较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伴随一段时间的疼痛,同时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疼 痛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方式,基于常规护理的同时重点针对疼痛,以求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近年来临床 关于肾结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研究较多,本文详细综述疼痛护理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为后续相关从业人士进 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PDF
  • 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进展

    廖聪聪

    胃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 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备 受关注。在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中,研究背景通常包括对胃肿瘤的发病情况、手术治疗方式、术 后并发症、肠内营养的定义和作用机制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还会探讨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于胃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适当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术后肠内营养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避免营养不良导致的并发症。肠 内营养护理可以帮助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通过对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 内营养护理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对于推动临床医学的 进步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PDF
  •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肝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董姮姮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6位;病死率在恶性 肿瘤中,位居第2位,且近些年,病死率以及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手术是目前治 疗肝癌的主要手段,其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手术风险较高,且在手术期间存在一系列影响,比如代谢紊乱、胃 肠功能紊乱等,不利于预后恢复。因此,手术的同时,还需要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以早期快速 康复护理干预为主,以此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PDF
  • 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王晓艳, 张 蓓*

    目的:研究低视力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探讨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的运用效果。方法:截取2024年1 月-12月一年期间,在本院眼科收治的低视力患者,随机抽选92例用于护理调查,以电脑双盲法作为分组形式,对患 者均分两组(各占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运用眼科护理风险评估 单,对比两组安全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干预前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 各方面的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意义,(p > 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基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理能 力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有所好转,相较各项评分可见观察组显著更比对照组均优,(p < 0.05);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 事件发生率相较之下,观察组远远较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低视力患者的安全管理中,运用眼科护理 风险评估单具有显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事件及跌倒风险,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 升,值得推广。

    PDF
  • 精神科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何青凤

    本研究旨在探讨PBL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研究选取了2024 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实习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 模式进行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在理论及实践考核中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对教学模式的满 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 < 0.05)。因此,PBL教学模式能够提升精神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PDF
  •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李琳玲

    本文综述了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手术室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以及预防措施,本文总结了当前护理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包括集束化管理、循证护理、PDCA持续 质量改进、支撑面改进、体位管理以及皮肤保护等。这些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手术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手 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

    PDF
  • PFCC在ICU中的应用及效果

    蓝 婷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FCC)模式在ICU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分析PFCC模式在ICU中的实 施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患者预后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优化该护理模式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和 家属的需求。

    PDF
  • 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情绪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侯模丽

    目的:研究中医五音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情绪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2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17例中晚期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n = 58例)与干预组(n = 59例),对照组给予肿瘤中心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五音疗法联合 积极心理学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情绪状况、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为(42.06±3.96)分,干预组为(38.74±3.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EORTC QLQ-C30)得分为(49.18±4.60)分,干预组为(54.37±5.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62.58±5.9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64.52±6.18)分,干 预组分别为(57.14±5.30)分、(59.17±5.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93%(51/58),干 预组为98.31%(58/59),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癌因性疲乏是困扰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采用中医五 音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有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生存质量,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PDF
  • 人文关怀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对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围术期指标及术后避孕依从性的作用研究

    黄 岚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对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围术期指标及术后避孕依 从性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某院妇产科接受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64例患者为对象, 按照平均数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多维度护 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手术指标及避孕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SAS、SDS评分分别为(59.02±2.47)分、(59.41±3.19)分和(58.84±2.76)分、(59.62±3.25)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6.78±4.23)分、(37.65±2.19)分 和(33.14±3.87)分、(32.44±1.63)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下床时间(8.92±3.47)h、排气时间(18.49±3.57)h、住院时间(4.33±1.35)d,均短于对照组的(13.49±3.16)h、 (25.14±3.18)h、(6.12±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避孕依从性(93.75%)显著高于对照 组(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多维度护理 可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缩短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避孕依从性,建议在 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PDF
  • 血透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采用品管圈的有效性研究

    李俊辉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血透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9名血透室护理人员分为新式组 (开展品管圈活动)与传统组(常规手卫生管理)。对比管理前后两组手卫生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及医院感染发生 率。结果:新式组管理后,手卫生依从率、知识知晓率得以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得以下降,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品管圈能显著提升血透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知识知晓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优化手卫生 管理。

    PDF
  • 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晓霞

    目的:研究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 择2022年6月-2024年8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法分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 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达标组(n = 43)实行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干护组(n = 43)实行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比达 标组与干护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干护组与达标组心理 状态、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达标组SF-36评分大于干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小于干护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干护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 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值得推广。

    PDF
  • 数字化记忆辅助工具在老年医学科护理中对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研究

    吕琪琪

    数字化记忆辅助工具在老年医学科护理中,对促进认知功能提升意义非凡,凭借优化界面设计、做好技 术培训及支持体系,且做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无误,这些工具冲破了现有的挑战困境,促进了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治 疗实效。采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认知康复提供新方案,随着智能穿戴物件、智能家居处理办法及远程医 疗服务的进展,老年护理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与个性化,加强跨学科协作与伦理方面的考量,可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 升级,一起构建高效的老年护理生态模式。

    PDF
  • 肿瘤护理计划对癌症患者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俊俏

    目的:探讨系统化肿瘤护理计划对接受靶向治疗癌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20例接受靶向治疗 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肿瘤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治 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 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靶向治疗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系统化肿瘤 护理计划能提高靶向治疗癌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PDF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文静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以三多一少为主要展现,因并发症危害大,且终身 受累和无法治愈,被誉为“不死的癌症”。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经临床证实和管理血糖有直接关系,故临床强调对 此类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以促进血糖管理。本文现从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 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PDF
  • 精细化护理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崔祎梅

    目的:本文研究应用机械通气(俯卧位)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 法:抽取我院近一年期间,收治的89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常规组(44例)与干预组(45 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心理状态、临床治疗性、护理效果、 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患儿,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0.05)。结论:临床在俯卧位机械通 气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护理满 意度极高,且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可积极推广使用。

    PDF
  • 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重点与观察要点

    唐雪姣

    本文聚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要点。护理重点涵盖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卧床休息与体位 管理、心理护理;观察要点包括生命体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观察。通过科学的护理与细致观察,可有 效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与康复质量,为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

    PDF
  •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马 婷, 刘国丽

    目的:评估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水平、疼痛感受、生活品质及骨折发生率 所产生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首月至年末期间接收的160名老年骨质疏松症受试者,通过随机方式划分为常规照护 组与试验干预组各8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运 动指导、营养干预、跌倒预防及用药指导等。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骨密度(BMD)、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 质量评分及骨折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骨密度提高、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显著优 于对照组(P < 0.05),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方 案,可以有效提升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增进生活品质,减少骨折风险。

    PDF
  •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复苏室高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王 颖

    目的:考察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于复苏室高龄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能。方法:于 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高龄患者中,随机筛选出90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表 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施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策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 护理前后的生命体征参数、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命 体征参数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复苏室的高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切实优化患者生命体征,削减并发 症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PDF
  •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难点和对策

    孟光伟, 孟子琦, 刘丽萍, 祁晓菲, 汤冬梅, 传开红

    现代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面临诊疗流程不规范、辨证主观性强、中药配伍粗放及随访管理薄弱等挑战。 研究从临床诊疗流程优化、辨证施治精准化、中药配伍个体化及随访管理强化四维度展开,通过构建中西医结合首诊 评估体系、制定标准化操作路径、引入现代检测工具与循证医学方法,完善辨证分型并实施量化评估,结合个体用药 方案与药效监测技术,搭建远程随访平台并强化健康教育。该策略突破传统诊疗局限,推动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从经验 医学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转化,为基层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可推广的实践框架。

    PDF
  • 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与术后谵妄发生率的相关性

    彭 丹, 孙 艳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一定时间段 内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细节护理的实验组。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谵妄 预防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患者情绪表现更为积极,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 论:针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采取细致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优化患者心理状态,并 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PDF
  •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 仲

    目的: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效果开展讨论分 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01-2024.12所接收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组(观察组/对照 组),两个组用不同的模式护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 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操作技能舒适度(8.94±0.73)分,服务态度舒适度(8.78±0.65)分,责任心(8.95±0.71)分, 应急能力(9.03±0.95)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78.32±7.23)分,角色功能(76.31±8.15)分,情绪功能 (79.85±6.43)分,认知功能(82.82±9.58)分,社会功能(81.56±8.37)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疗效(100.00%) 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护患关系(90.53±5.24)分,康复护理(90.16±4.17)分,护理技术(92.28±5.26)分,护理 态度(90.70±5.37)分,护理效果(90.44±5.27)分]高于对照组(P < 0.05)。李仲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实施效果明显,河源市中医院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体验舒适感,提高其日常生活 能力,并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有效促进其快速康复,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PDF
  • 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运朝霞

    目的:探讨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 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 理干预策略,包括术后早期肠道管理、个体化饮食调理、肠道功能训练、心理支持及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肠道功能 恢复时间、排便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 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术后7天及1个月时,干预组排便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 < 0.05);干预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 (81.7%)(P <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促进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 排便功能,增强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的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马建伟, 王 芬, 王 璐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中医气血理论的综合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纳入 精神分裂症患者86名,通过随机号码法分配至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3名)。参照组接受规范化现代医学干预方案,观察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气血理论的中医综合疗法。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SANS总分(45.24±8.74)分明显低于对照 组(69.25±9.67)分;临床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60.47%;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9.30%低于对照组2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中医气血理论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精神分 裂症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