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Current

Vol 6 No 9 (2025): 2025年 第6卷 第9期

  • 基于日常活动管理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干预效果评价

    宋 艳, 张 蓓

    目的:探究基于日常活动管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干预成效。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 1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干预组(30例,常规护理 基 于日常活动管理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及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功能指标更优,生活质量评分更 低,再入院率更低(P均 < 0.05)。结论:该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 床推广。

    PDF
  • 八段锦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

    王 琮, 林晓萌, 司文明

    目的:探究八段锦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某社区为例,依照人口分布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共 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结果:实验干预后,(1)实验 组 BMI 总体优于对照组(P = 0.001)。(2)实验组腰围总体小于对照组(P < 0.001)。(3)实验组运动耐受性全 面优于对照组(P < 0.001)。(4)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5)实验组心理评分总体低 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八段锦能够有效运营体重管理,降低BMI指数,减少腰围,同时提高运动耐受性。此 外,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心理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PDF
  •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国振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期间使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2023.01-2024.12月收治80例,使用抽签法予以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 察组则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分析。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P < 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P < 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比对,各项均以观察组更为良好(P <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对其实施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开展具有促进其术后恢复、维护 患者实施安全等作用。

    PDF
  •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应凯声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抽样2024.01-2025.05之间我 院接收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样本,遵从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法加以分组,每一组45例,其中常规组实行常规 护理干预,研讨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二组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长、用药依从率、家属满意率、并发症 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后,研讨组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P < 0.05);研讨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 常规组(P < 0.05);研讨组的家属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 < 0.05);研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在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症状好转时间,增强用药依从率,提高家属满意 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推广。

    PDF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张 丽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2024年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每 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 音恢复时间(24.5±3.2)h、首次排气时间(36.8±4.1)h 及住院天数(7.2±1.5)d,均短于对照组的(36.7±4.5)h、 (52.3±5.8)h、(10.5±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3/40),低于对照 组的 22.5%(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缩短住 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护理效果显著。

    PDF
  • 基于微信的远程护理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研究

    杨淑娟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的远程护理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 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 = 100)采取常规护理,观 察组(n = 100)采取基于微信的远程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 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 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基于微信的远程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可降低血糖,改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效果良好。

    PDF
  •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分析

    张洋洋

    目的: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 —2024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 THA 的 80 例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与观察组(40 例,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 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术 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5±15.3) min、(385.2±42.7)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8±18.6)min、(498.3±55.4)ml(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为 7.5%(3/40),低于对照组的 22.5%(9/40)(P < 0.05);术后 1 周,观察组 VAS 评分(3.2±0.8)分低于对 照组(4.8±1.2)分,Harris 评分(82.6±6.5)分高于对照组(71.3±5.8)分(P < 0.05)。结论: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 可优化 THA 的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具有较高的 临床应用价值。

    PDF
  • 分析以健康信念为基础的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以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

    杨沛蕾, 陈沙沙

    目的:分析对慢性病患者,接受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疾病 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本院门诊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分别 给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门诊健康教育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疾病 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日生活活动能力(ADL),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 (CDSMS)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患者, 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慢性病患者,接受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门诊健康教育护 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改善患者血 液生化指标,患者依从性较好,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PDF
  • 机械心肺复苏设备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英萍

    目的:探讨机械心肺复苏设备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人工心肺复苏进行对比分 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收治的 180 例心脏骤停患者资料,按复苏 方式分为观察组(90 例,采用 LUCAS 3 型机械心肺复苏设备)和对照组(90 例,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比较两组 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24 小时生存率、72 小时神经功能预后(CPC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ROSC 率为 56.7%(5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8.9%(35/90,P < 0.05);24 小时生存率观察组为 42.2% (38/90),对照组为 25.6%(23/90,P < 0.05);72 小时 CPC 评分 ≤ 2 分的比例观察组为 33.3%(30/90),高于对 照组的 18.9%(17/90,P < 0.05)。两组并发症(肋骨骨折、气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机械心肺 复苏设备较人工复苏可显著提高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 ROSC 率、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且安全性相当,具有重要临 床应用价值。

    PDF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效果评估

    王 静, 吴娟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3年11月—2024年10月期间在某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对象,采用平均数分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分别为(0.83±0.22) L、(1.52±0.21)L、(46.24±4.13)%和(0.84±0.13)L、(1.51±0.19)L、(46.32±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水平均显著提高,分别为(1.21±0.14)L、 (1.96±0.27)L、(61.04±5.42)%和(1.52±0.13)L、(2.17±0.18)L、(65.27±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 质量评分分别为(52.12±7.46)分、(51.38±7.26)分、(52.40±7.35)分、(51.46±7.46)分和(52.19±7.63)分、 (51.44±7.22)分、(54.89±7.63)分、(52.08±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评 分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41±8.1*)分、(62.31±8.23)分、(64.34±8.11)分、(62.57±8.71)分和(73.46±8.20) 分、(75.25±8.12)分、(74.29±8.29)分、(75.28±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 心悸、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 险,进而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PDF
  • 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手术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梦圆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方面器械传递、体位摆放及团队协作方面的作 用,评估其对手术效率和术后诸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24年 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根据护理配合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由接受改进护理配合(标准化器械传递流程、体位快速摆放方案及术中团队协同机制);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术中突发应急处理时间、术后第7日腹腔粘连发生率及术中护理满意度等 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2.4±6.2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5.8±7.5分钟(P < 0.01);术后第7日腹腔粘 连发生率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22.0%(P < 0.05);术中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为93.2±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5.6±4.2分(P < 0.01)。结论:经过优化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切实缩短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时间,增进护理配合效率, 进而大幅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病比率,适合在临床手术护理里推广施行。

    PDF
  • 高龄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效果分析与探讨

    张彤彤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麻醉期间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高龄( ≥ 65 岁)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麻醉护理配合方案。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 生率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 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32/40,χ 2 = 4.114,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7.5%(3/40),低于对照组的 22.5%(9/40,χ 2 = 4.800,P < 0.05);观察组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24.5±3.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1±0.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6.8±4.5)h、 (4.3±1.2)分(t = 13.824,P < 0.05;t = 10.231,P < 0.05)。结论:针对性麻醉护理配合可显著改善高龄骨科下肢手 术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PDF
  • 手术室护理在特殊人群(老年、儿科)中的个性化策略

    冯依莉

    手术室护理针对诸如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特殊人群,面临大量独具特色的挑战,老年患者一般伴有多 种基础性病症,免疫力相对薄弱,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多关注生理变化及并发症预防,鉴于儿童患者身体发育未全, 心理及生理方面需求和成人相异,护理策略应按照个体差异做细致的调整。为保证手术过程既安全又有效,手术室护 理个性化策略应顾及患者的生理状态,也需纳入心理疏导、沟通技巧及相关医疗本领,采用精准的护理办法,可更顺 利地实现老年、儿童患者的安全护理,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成效。

    PDF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及分级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麻群群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筛查方法和分级护理干预对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 性分析我院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早期筛 查及分级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吞咽障碍早期筛 查结合分级护理干预。采用水饮试验与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对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 能恢复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回顾性数据分析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P < 0.05),住院时间(13.26±2.17)天短于对照组 (17.48±2.53)天(P < 0.01)。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并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吞 咽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频次,减少住院天数,具备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PDF
  • 程序化护理管理干预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秦耀琪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 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某三甲医院 PACU 收治的 600 例麻醉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0 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0 例,程序化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并 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 (如恶心呕吐、低氧血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护理 人员工作效率评分(如医嘱执行及时率、记录完整性)显著提升。结论:程序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优化 PACU 护理流 程,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全科护理模式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

    伍儒洁

    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工作里,全科护理模式所起的作用极为关键,于基层医疗机构,该模式在健康管 理、慢性病护理等领域大量应用,着实促进医疗资源的恰当分配,优化患者就医的体验感,应用当中存在护理人员专 业能力薄弱、信息化滞后状况、协同机制不完善等情形。采用整合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优化 协同机制等策略,能有效强化其效能表现,加快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品质层级,实现民众的 健康需求。

    PDF
  • 舒适护理用于骨病的康复效果影响

    白 平, 包永梅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以下,股骨颈基底部以上发生的骨折,当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部位时,很容 易引发疾病。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工作也不再仅限于单纯性的技术操作,其重心变为“以人为本”。其 中,舒适护理就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代表。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一种基于整体关怀的护理理念与实践 模式,舒适护理在骨病康复中通过生理、心理、社会与灵性维度的系统性干预,显著提升患者康复质量与体验最佳舒 适状态或降低不适程度。

    PDF
  • 创伤性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干预与康复护理进展

    董思思

    创伤性截肢乃一种严重的身体创伤,会对患者的身体生理功能造成干扰,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震 荡,术后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极为关键,心理干预凭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助力其应对创伤引起 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推动情绪的好转;康复护理协助患者在生理范畴逐步恢复身体机能,增进生活品质,两者 相结合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成效,提高其生活自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术后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对创伤性截肢患 者长期恢复十分关键。

    PDF
  • 多学科综合模式在急诊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王凌菲, 王渊渊*

    目的:探究多学科综合模式在急诊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择在2023年7月— 2024年7月期间与本院救治的32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参考样本,将这32例患者重新编排并均衡地分配到两个组别,每 组各含16例患者。一组被定义为对照组,针对该组患者,采取了常规护理模式;而另一组则被定义为观察组,对于该 组患者,实施了多学科团队急救护理路径模式。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随访,以此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效、 生活质量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抢救时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多学科综合模式更适用于 急诊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未超过对照组,证明多学科综合模式更具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比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数据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多学科综合 护理模式在急救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更具有效性,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 推广。

    PDF
  • 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化与流程优化研究

    蒋佳洳

    医院感染管理关联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研究着眼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化及流程优化,分析当下管理体系 存在标准不一致、流程繁杂低效等状况,构建覆盖制度规范、监测评估等层面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技 术和科学管理办法优化流程。明确标准化管理体系具体构成要素,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 据和实践指引,推动医院感染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迈进。

    PDF
  • 老年烧伤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王渊渊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4年4月-2025年 4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78例老年烧伤患者,运用掷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 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参照组明显 偏低(P <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较参照组的71.79%明显偏高(P < 0.05)。研究组休克、呼吸道阻塞等 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参照组明显偏低(P <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老年烧伤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缓解患者负 性心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护理满意度更高,应大力推广。

    PDF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管理的非药物护理干预研究

    雷思思

    慢性疼痛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起,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非药物护理干预于疼痛管理而言意义 重大。针对患者临床需求及现存状况,剖析当下护理实践里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健康宣教以及中医护理的应用情 形,发现护理体系于标准化程度、人员专业能力和信息支持等维度存在显著缺陷,构建基于多维度整合的护理模式路 径被提出,着重突出跨学科协作与动态评估机制的必要性。梳理典型病例的应用反馈,非药物干预在减轻疼痛、提升 自我管理能力上的积极效用得以证实,执行环节面临的实际困难也同时显现,为后续完善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PDF
  • 全过程综合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岳成芳

    目的:探讨全过程综合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3年5月-2024年5月 48例于我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 = 24),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全过程综合 护理的观察组(n = 24),对两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率、护理总满意率、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 总有效率95.83%(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19/24),p < 0.05。此外,观察不良反应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 < 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全过程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 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缩短恢复时间,更令患者满意。

    PDF
  • 脑卒中延续护理模式效果对病人康复影响研究

    徐 燕, 李淑英, 宋君芳

    本研究系统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脑卒中作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 其康复过程需要长期、连续的护理干预。研究首先梳理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中西医病因,并分析其典型症状与并 发症。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模式,涵盖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多维度内容,强调多 学科团队协作及个性化干预流程。研究重点分析延续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复发率的 积极影响,证实其通过系统化随访和风险管控显著提升康复质量。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优化护理方 案、扩大应用场景提出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PDF
  •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庞丽颖

    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涵盖孕产妇及妇科患者,其生理与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护理风险贯穿诊疗全程。患 者自身病情差异、护理操作规范程度、人员专业素养及环境管理水平等均为潜在风险源。当前,护理风险管理存在意 识薄弱、评估体系缺失、人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强化风险教育、完善评估预警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策略,可有 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对保障妇产科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PDF
  • 疫苗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

    辛红梅

    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手段,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在疫苗管 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疫苗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疫苗 研发、生产、流通、接种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分析了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应急预案制定的原 则、流程和关键内容。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与完善应急预案,旨在提高疫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疫苗的安全供 应和合理使用。

    PDF
  •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作用研究

    蔡晓珊, 张晓清*, 宁柏杰, 黄运娣, 王 娟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应用手术室保温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 及低体温发生的作用。方法:在本院选取股骨骨折患者,将2023.05-2024.10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0例用作研究,按照电 脑双盲法对患者均分两组进行护理,每组患者各占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保 温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①凝血功能;②体温指标;③低体温情况;④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均比对照组较优,(p < 0.05),(p < 0.05);两组患者的体温监测显示,护理前 体温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显著更高于对照组,并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 患者体温明显提升,对照组下降,(p < 0.05);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相较,观察组显著更低于对照组,(p < 0.05);通过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更满意临床护理,其满意度远远较高于对照组,(p < 0.05)。结 论:在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手术室保温护理的效果最佳,有效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减少对患者术后凝血 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

    PDF
  •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与不良事件防范策略研究

    林小荷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风险类型及防范管理策略,提升护理安全水平。方法:选取我院 2024年1-12月神经内科100例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 在此上加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含跌倒预警、误吸风险评估与喂养规范、压疮预防性护理等,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 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2.0%(1/50)、误吸发生率0%、压疮发生率2.0%(1/50),均低于对照 组的10.0%(5/50)、6.0%(3/50)、12.0%(6/50);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针对性防范措施,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 质量,值得推广。

    PDF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护理进展

    叶晓宁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颇高,需综合护理干预防控,剖析术后DVT发生机 制,涉及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等,肥胖、高龄、手术时间长等是危险因素。药物预防用抗凝剂,物理预 防有梯度压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因患者个体差异大,个性化护理方案意义重大,临床证实,药物与物理联合 干预,能显著降低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品质,构建系统化术后护理策略,可优化患者预后,助力其安全康复。

    PDF
  • 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因素及中医体质的探讨

    李丽娜, 陈海燕, 黄姗姗

    本文探讨了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因素和中医体质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儿童功能性便秘 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不同中医体质的儿童在发病特点和机制上存在差异。基于中医体质的防治策 略包括饮食调养、生活习惯改善、心理调适和中医辨证论治,旨在通过综合干预改善儿童便秘状况。

    PDF
  • 关于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张丽雲, 张国梅, 王雅莉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间的120名脑卒中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系统化康复护理。通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A和 HAMD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变化,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 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提升,HAMA和HAMD评分改善更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负面情绪缓解 及并发症防控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PDF
  •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潘 云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是一种针对老年患者的系统性、多维度健康照护模式。它整合多学科知识技能,从生 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其实施流程包含评 估准备、实施、结果分析与护理计划制定、护理计划实施与效果评价。该模式核心作用显著,能精准识别潜在问题防 并发症,优化护理方案提疗效,关注需求改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分配,助力“健康老龄化”。

    PDF
  • 重症监护病房中家属参与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张 蓓, 宋 艳

    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患者心理状态、治疗顺应性及康复成效 的积极影响。我们选取12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属参 与的心理护理。经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缓解,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同时,治疗依从性明 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另外,观察组的康复指标如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CU转出率则高于对 照组(P < 0.05)。综上所述,家属参与心理护理能有效提升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顺应性,加速康复进程,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PDF
  •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孙春燕, 李慧芳

    目的:考察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成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 AMI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叠加急 诊绿色通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耗时、并发症出现几率、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改善状况。 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大幅高于对照组,且心理状态改善 效果更优(P < 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可切实缩短AMI患者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优化患者心理状 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PDF
  • 浅谈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杨 龙, 马 红

    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中患者行为不可 控、护理操作高风险等特殊性,提出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及持续改进的系统化管理策略。研究强调多学科协作、护 理人员培训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旨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为精神科护理风险管 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PDF
  • 早期下床活动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仇锦秋

    目的:评估早期离床活动对胸部手术(涵盖肺叶切除、胸廓成形术、脓胸切除术、楔形切除术、肺大泡 切除术等)后患者肺部功能复原的作用。方法:自2025年2月起,选取我院胸外科接收的80名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均 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40例。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指标(如呼吸功能改善情况、日常活动能力 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呼吸功能改善明显更优,并发症 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住院日数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 < 0.05)。结论:实施早期离床活动策略,能有效促进胸部手术患者肺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缩减住院时间, 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PDF
  • 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有效策略

    杨颖超, 穆 力, 梁爱梅

    本文为聚焦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问题,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策略体系。①在跌倒风险评估方 面,A阐述国际通用评估工具FRASE量表、mSAFFE量表的本地化应用价值,B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指标的本土化评估 工具,以及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在护理干预策略上,针对高风险人群,从环境改造、心理行为等多维度展开 全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机制优化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PDF
  • 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管理与感染风险控制

    孙 艳, 彭 丹

    本文聚焦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与感染风险控制,深入剖析其基本功能与布局,阐述环境卫生管理、废 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制度。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明确器械处理、人员操作等环节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与应急预 案。研究表明,规范环境管理与科学风险控制,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器械处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消毒供 应中心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PDF
  • 肾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优化与并发症防控研究

    宋喜欢

    目的:探讨优化肾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12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化后的围手术期 护理路径,包括多学科协作、心理干预、精准疼痛管理等。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6% vs 24.19%,P < 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12.35±2.18 vs 15.64±2.73,P < 0.01);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优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能 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