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CHIVES
  •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柳小霞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择2022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组,每组各32例重 症肺炎患者,花面选入联护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字面选入早康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比较联护组与早康组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联护组与早康组重症肺炎 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联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指 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早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 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更显著,应于临床广泛推广。

    PDF
  • 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预防能力及应急能力的影响效果

    李洪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体系日趋完备,人民身体的健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人类在历史上对传染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用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在传染病防治中,公共卫生管 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有关部门而言,应加强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关注,通过积极的举措推动其发展,从而提高防 治工作的水平。

    PDF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张双宏

    目的:本文研究在结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效果。方法: 选择近一年前往我院治疗的76例结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常规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 常规护理与ERAS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较于常规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各项术后时间 指标更短,术后各阶段疼痛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 0.05)。结 论:临床开展结核外科手术中,应用ERAS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护 理满意度极高,可全面推广。

    PDF
  • 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

    张珍珍, 吉元娇, 罗 薇, 陕欣欣, 王 苗, 张 阳

    目的:研究门诊护理工作应用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的实践效果。方法:在本院门诊选取2024.01-2024.12 一年期间收治的患者,以114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予以护理,对照组患者占57例,实施门 诊常规护理,另外57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前, 两组患者心理评估相比SAS评分及SDS评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较,两组患 者心理评分明显降低,可见负面心理情绪得以缓解,相比评分显示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 者的护患纠纷率、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显著更低,(p < 0.05);调查两组患者对门诊护 理的满意度,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秩序维护及专业水平方面的评分显著更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 统计意义,(p < 0.05);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观察组各项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各评分显著更高,(p < 0.05)。 结论:对于门诊护理工作而言,采取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的效果最为理想,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护患纠纷 率,值得推广。

    PDF
  • 华森人文关怀思想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巩 芬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华森人文关怀思想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4年4月-2025年4月 一年间,在本院门诊收治的患者中,抽取96例展开护理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两组,每组患者占48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华森人文关怀思想的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①护理质量评 分;②患者心理状态;③预诊依从性;④护患纠纷事件;⑤就诊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的护理质量 评分,观察组显著更高,(p < 0.05);干预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两组各评分差异相较不大,无统计意义,(p > 0.05),干预后明显可见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其评分比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两项评分均远远优 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预诊依从性远比对照组预诊依从性更高,(p < 0.0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 相较,观察组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就诊效率相比,观察组在 各环节的时间均更比对照组要短,(p < 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华森人文关怀思想的护理干预效果最 佳,有效提高就诊效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PDF
  • 临床护士识别心电图能力的培训方法与研究进展

    吴 丹

    心电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识读心电波形的变化,判断心脏活动及病理生理改变,而心 电图监测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之一,可有效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作为临床护士,需准确识别心 电图变化,因此对于护士心电图识别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临床护士的心电图相关培训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 是护士具体识读能力提升尚不明确,有待展开深入研究。为此,下文总结了临床护士识读心电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 护士识读心电图能力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提升其识读能力的培训方法,现总结如下。

    PDF
  • 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的效果

    张 欣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 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内瘘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感染发生率为5.0%,动脉瘤发生率为2.5%,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20.0%、12.5%(P < 0.05);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内瘘通畅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 症的发生率,改善内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急诊护理中的疼痛管理策略及其效果评估

    于志杰

    疼痛管理是急诊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 理中的疼痛管理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我们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收集了目前常用的疼痛管理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等。随后,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涵盖了500名急 诊患者,对比了不同疼痛管理策略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 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减少疼痛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此外,加入心理支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整 体满意度和情绪状态。这些发现表明,个体化和多维度的疼痛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急诊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为急 诊护理的疼痛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策略和证据。

    PDF
  • 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复发恐惧感与认知衰弱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张莲英

    目的:探讨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复发恐惧感与认知衰弱的关系,并分析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 用,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在我院接受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200例术 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复发恐惧量表(FRS)、认知衰弱评估量表(CFES)和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6.0和AMOS24.0统计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结构方 程模型检验。结果: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复发恐惧感得分与认知衰弱得分呈正相关(r = 0.421,P < 0.01),与心 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r = -0.356,P < 0.01);心理弹性得分与认知衰弱得分呈负相关(r = -0.489,P < 0.01)。结构 方程模型显示,心理弹性在复发恐惧感与认知衰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7%。结论:多发性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的复发恐惧感可直接影响认知衰弱,也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认知衰弱。临床护理中应关注患者 的复发恐惧情绪,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从而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PDF
  • 运动医学科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对身心状况影响及人文护理策略分析

    李云侠, 王玉培, 薛朋安

    目的:浅析运动医学科住院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并研究开展人文护理对于缓解情 绪压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运动医学科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期间80例住院患者为样本,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 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将患者分为抑郁症和非抑郁组,使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MDASI)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抑郁组患者开展人文护理,分析 护理前后患者HADS量表和MDASI量表得分变化。结果:抑郁组患者的MDASI和 QLQ-C30得分均与非抑郁症患者存 在明显的差异(P < 0.05);护理后抑郁症患者的HADS得分为(4.02±1.02)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8.13±0.24)分; 并且MDASI得分降低、QLQ-C30量表得分升高。结论:运动医学科住院患者的抑郁情绪会影响身体状况,护士需要重 视患者心理疏导。

    PDF
  • 应用品管圈联合一体化管理在提高老年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中的应用

    李 静, 董 锦*

    目的:探讨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品管圈联合一体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 在本院2023.04-2024.04一年期间,选取行透析疗法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 两组进行干预,每组患者各占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品管圈联合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 者透析充分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t/v值、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 0.05),干预 后,两组患者的kt/v值、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相较之下观察组各指标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饮食、运动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患 者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调查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显著更比对照组高,(p < 0.05)、结论:在老年透析患者中应用品管圈联合一体化管理,对患者透析充分性具有提高 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PDF
  •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马 红, 陈燕辉, 马小婷, 赵晓静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脏康复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 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脏康复 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 量、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HADS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LVEF、6M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 论:基于人文关怀的心脏康复模式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心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PDF
  •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分析

    张文博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 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 采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5.26±10.35)min、术中出血量(210.58±35.62)ml、术后首次下床时间(3.12±0.85)d,均 优于对照组的(110.32±15.47)min、(320.45±42.78)ml、(5.67±1.23)d(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 低于对照组的18.00%(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在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PDF
  • 基于915MHz微波不同波形的膝关节炎治疗效果与机制的对比研究

    宋天喜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 N-6200G 微波治疗仪中 915MHz 的连续波(CW)、脉冲波(PW)、三角 波(TW)、正弦波(SW)四种波形对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机制。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 200 例符合 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年龄在 45 - 70 岁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4 分的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 分别接受四种波形治疗。疗效评估通过 VAS 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以及炎症指标(CRP、ESR)检测进行。 结果:治疗后各组 VAS 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其中 PW 组 VAS 评分降幅最大,达 64%;SW 组 ROM 测量中 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 18.2°(P < 0.01);PW 组 CRP 水平下降 58%(P < 0.001)。此外,红外热成像表明治疗区域温 度升高2.5-3.8℃,且与 VAS 改善呈正相关(r = 0.62)。结论:915MHz 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 膝关节炎疼痛,不同波形的疗效差异主要与其能量分布模式相关,临床实践中依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适宜波形。

    PDF
  • 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影响探究

    孟鑫林

    目的:探究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 月-2024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手术室配合及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 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 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可缩短心脏外科 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PDF
  •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效果探究

    任晓童

    目的:探究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抢救中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 年5月我院手术室抢救的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抢救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 组抢救成功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PDF
  • 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与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培训干预效果分析

    杜玉花

    目的:调查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培训干预对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 年3月-2024年3月某地区3所传染病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职业防护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职业防护培训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职业防 护认知评分、职业防护行为规范率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防护认知评分、职业防护行为规范率 及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防护认知评分(92.35±4.12分)高于对 照组(75.62±5.38分),职业防护行为规范率(93.33%)高于对照组(68.33%),职业暴露发生率(3.33%)低于对照 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与行为现状有待提升,系统 的培训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规范防护行为,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值得推广。

    PDF
  • 重症患者家属决策疲劳现状及护理沟通策略的质性研究

    张超琼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家属决策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护理沟通策略。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治疗的30例重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访谈 内容。结果:发现家属存在身心俱疲、信息超载、价值观冲突、支持不足及沟通障碍等5个主题。结论:重症患者家 属面临决策疲劳,医护人员需关注其状态,提供个性化信息支持,协调价值观,强化社会支持,优化沟通,以提升护 理质量。

    PDF
  • 产房早期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体温维持的影响

    石盼盼, 王 敏, 马佳红

    目的:探讨产房早期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体温维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 202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实施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 时、48小时、72小时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出生后1小时、2小时、6小时的体温变化,以及首次母乳喂养启动时间。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85.0%、92.0%、96.0%,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的62.0%、75.0%、82.0%(P < 0.05)。观察组出生后1小时、2小时、6小时的体温分别为(36.8±0.3)℃、 (36.9±0.2)℃、(37.0±0.2)℃,均高于对照组的(36.4±0.4)℃、(36.5±0.3)℃、(36.6±0.3)℃(P < 0.05)。观 察组首次母乳喂养启动时间为(25.3±5.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68.5±10.2)分钟(P < 0.05)。结论:产房早期皮肤 接触可显著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助于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缩短首次母乳喂养启动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 推广。

    PDF
  • 芳香疗护联合叙事护理对老年焦虑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

    穆 力, 贾春香

    目的:芳香疗护联合叙事护理对老年焦虑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 月-202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焦虑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 60)与对照组(n = 60)。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采用芳香疗护与叙事护理。借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估负性情绪,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 由干预前的(25.3±3.2)分显著降至(12.1±2.1)分,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的(18.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PSQI评分从(14.5±2.3)分降至(6.2±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2.0)分(P < 0.05)。结 论:芳香疗护联合叙事护理的干预模式,能够切实有效地缓解老年焦虑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提升其睡眠质量,为老 年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策略与新思路。

    PDF
  • 铜砭刮痧法治疗风寒湿型漏肩风的临床观察

    路 杨, 陈凤兰, 于爱静

    本研究旨在观察铜砭刮痧法治疗风寒湿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并结合《解剖列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应 用。通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铜砭刮痧法结合《解剖列车》 理论,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经过一个疗程(10次)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 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 在疼痛缓解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表明,铜砭刮痧法结合《解剖列车》理论指导 治疗风寒湿型漏肩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PDF
  • 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干预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李思源, 钟晓欢, 吴秀丽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痴呆症护理方面的难题日益显现,本文着眼于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形,剖 析当前护理干预策略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瓶颈,给出基于循证医学的个性化干预与技术整合模式构建等创新方案,借 助多维度实施路径的设计与效果评估体系的搭建,探索应对专业人才缺失、技术应用难题等实践挑战的优化手段,其 目的是为基层老年痴呆症患者送上更科学、高效的护理服务,带动护理体系实现完善升级。

    PDF
  • 刮痧结合中药热熨疗法促进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刘四婕, 孙 妍, 黄 宇

    目的:探究刮痧结合中药热熨疗法对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5 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 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刮痧结合中药热熨疗法,治疗周期为8周。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 分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并比较临床疗 效。结果: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 < 0.05)。结论:刮痧结合中药热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 可有效促进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PDF
  • 急救现场患者及家属心理应激特点与沟通策略优化研究

    袁 琦, 孙娜娜, 王 霞

    目的:探究急救现场患者及家属心理应激特点,优化沟通策略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 1月-2025年1月期间,急救现场的200例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优化沟通策略) 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各100例。运用心理应激量表(PSS-10)、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心理应激水 平,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PSS-10、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满意 度(95%)高于对照组(78%)(P < 0.05)。结论:优化沟通策略可有效缓解急救现场患者及家属心理应激反应,提 升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老年人长期卧床护理中并发症预防策略研究

    王燕娥, 陈艳霞, 杨颖超

    伴随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长期卧床引发的老年人并发症问题正日益凸显,本研究依托基层护理实践展 开,详细剖析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病原理与危害,系统归纳现有预防策略 存在的资源短缺、操作不规范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囊括精准评估、多维度干预的优化预防对策,又 从人员培训、资源有效配置、动态管控及多方协同共进等方面构建实施和保障体系,研究成果为基层护理工作给出了 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指导方案,有利于让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促进护理服务质量与老年人生活健 康水平提升。

    PDF
  • 口腔种植手术中护理配合流程的标准化研究

    陈雅琪, 王 祥*

    文章聚焦口腔种植手术中护理配合流程的标准化研究。概述口腔种植手术相关知识,包括基本定义、适 应证及禁忌证、临床实操流程。分析当前护理配合流程存在的问题,如流程标准化、沟通差异化、质控严谨化。构建 标准化流程,明确基本原则及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并阐述培训推广方法。最后探讨实施策略与效 果评价,结果显示标准化流程可大大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手术预后效果。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