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6 No 3 (2025): 2025年 第6卷 第3期
-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全身麻醉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分析
王素华
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全身麻醉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23年 11月起,本院开始收集全身麻醉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至2024年11月止共纳入82例,运用随机抽号法进 行分组。参照组41例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41例开展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率、护理满意度以及Braden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0.5h、2h、72h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均较参照组显著偏 低(P < 0.05)。实验组术后7d、21d Braden评分均较参照组显著偏高(P < 0.05)。实验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5.12%较 参照组的73.17%显著偏高(P < 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术 后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有效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在实践护理中积极推广。
PDF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经鼻饲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分析
马书艳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经鼻饲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23.08-2024.08期间,对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8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 预,对照组患者44例,应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鼻饲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 理效果:①营养状况;②术后康复情况;③活动度;④并发症;⑤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营养状况与 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与对照组患者上述时间相 比更短,(p < 0.05);两组患者术后4d、出院前的活动度(活动距离和时间)相比之下,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可见,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在SF-36评估 下的生活质量各评分,相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 < 0.05)。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中,予以经鼻饲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PDF -
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
伊天琪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 2024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 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临 床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胃潴留、腹泻、误吸、便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 < 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可改 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精准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的效果
焦珊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患者的护理措施,针对临床应用精准护理干预的效果作出分析。 方法:研究2023.06-2024.06一年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将84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 组各占4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准护理干预,展开护理干预效果比对。结果:干预前两 组患者HHI、SCO-13两项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 0.05),干预后患者的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变化显著, 相较下可见观察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更低,(p < 0.05);评估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得知,观察组PQSI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更优,(p < 0.05);调查护理干预满意度,相比 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满意,(p < 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应用精准护理干预,具有理想 的护理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希望水平,有效规避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PDF -
个性化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杨冬群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的影响。选取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的 100 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 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助产护理。通过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等指标进 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自 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助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PDF -
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研究
陈冬萍, 赵 丹, 侯 艳
泌尿外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腔镜手术以其微创优势成为治疗首选。然而手术风险与并发症不容忽 视,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传统护理模式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围手术期护 理方法,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对比,分析了术前、术中、术后的具体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新护理方法能显著降低 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因此,优化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PDF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作用解析
李梦婷, 刘晓敏
目的:本文解析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6月-2024 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7例,分别实施常规 急诊护理流程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后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发生率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 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急诊在抢救胸痛患者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升抢救效果,降低患者 疼痛,缩短各项救治时间,可积极推广。
PDF -
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孙余佺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4 年 1 月 至 2024 年 12 月 我院收治的 40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0 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 时间)、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胃动素、胃泌素)、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 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并发 症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 理可有效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PDF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冯 浩, 陈俊茹*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护理中应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3.03-2024.03一年间,从本 院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4例进行护理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占42例,对照 组予以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①心理状态;②治疗依从性;③生活 质量;④护理满意度。结果:评估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评分相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 > 0.05),干预后两组心理评分均明显下降,提示负面情绪有所缓解,相比观察组更显著比对照组更优,(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 具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在辅助生殖护理中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 态,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PDF -
咳嗽喘憋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
聂亚楠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咳嗽憋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3-05至2024-05一年间,在本院收治 的咳嗽憋喘患者中选取72例予以护理研究,将病患均分两组实施护理干预,采取电脑双盲法进行分组,36例对照组 患者展开常规化护理,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①临床疗效;②症状消失时间; ③血气分析指标;④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快,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显示,PaO2、PaCO2水平相较差异两组无统计意义,(p > 0.05),护理干 预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通过调查显 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要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 < 0.05)。结论:在咳嗽憋喘患者的护理中, 临床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理想,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症状缓解及疾病转归,值得推广。
PDF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宋敏敏, 刘 姣*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入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以良 肢位摆放护理,对照组则无肢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评分、日 常生活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幅度22.4%)、关节活动度提高 (肩、髋、膝关节改善幅度分别为22.4%、18.3%、18.3%)、肌肉力量增强、ADL评分提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良肢位摆放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肢体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增 强肌力,提升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并推广应用良肢位摆放干预措施。
PDF -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
郭启龙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资源利用效率低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完善 管理体制与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医院档案数字化进程并优化信息系统;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加强编研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并完善培训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以 稳定队伍。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PDF -
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潘 虹
目的:探析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伸护理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老年患者临床中的效果。方 法:自2023年12月起,本院开始收集诊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至2024年12月止共纳入58例,通 过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一组29例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一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 伸护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自我效能 感、积极应对评分较参照组显著偏高(P < 0.05);而消极应对评分较参照组显著偏低(P < 0.05)。研究组老年患者 生命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参照组显著偏高(P <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达100%(29/29) 较参照组的82.76%(24/29)显著偏高(P < 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老年患者实施时效性激励模 式下的延伸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促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整体护理满意度较 高,应进一步推广。
PDF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王 静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 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 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 量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院前救治时间、D2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 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 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常规急诊护理改进后的优质急诊护理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刘晓敏, 李梦婷
目的:研究优质急诊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2023.4-2024.4月阶段内我 院受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视作分析对象,随机划分常规干预组、优质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 预,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情况、身体指标和病情改善效果。结果:优质干预组诊断所需时间均值(11.30±1.26)min、分诊 所需时间均值(12.71±2.06)min、转运到医院所需时间均值(15.92±2.38)min、抢救所需时间均值(3.51±0.69)min, 均较常规干预组优,p <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身体指标多个数据比较,p > 0.05.干预后,优质干预组呼吸频率指数 均值(19.63±1.51)次/min、心率指数均值(88.62±1.34)次/min、收缩压指数均值(111.24±4.23)mmHg、舒张压指 数均值(71.54±4.39)mmHg,均较常规干预组优,p <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 表数据之间比较,p > 0.05。干预后,优质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值(6.45±1.78)、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均值(89.45±2.71),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 <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中,要引进优质急诊护理措施,更好 地提升患者抢救效果。
PDF -
壁虎E护平台联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症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罗 莹, 熊 志, 毛小萍, 张艳霞, 周 耀*
目的:探讨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时的壁虎E护平台联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应用效果,并分析 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健康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方式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份-2023年12月份收治的64例永久 性尿路造口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一共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有3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壁虎E 护平台联合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比较的指标包括SAS与SDS评分、SCNS-SF34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评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两个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比较大,存在较强的对比性(P < 0.05)。研究组患者护 理后的SCNS-SF34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可比(P <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6%, 与常规组的28.14%相比更低,数据差别显著,可以细致对比(P <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 组,具体表现为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别大,具有较强的对比性(P < 0.05)。结论:壁虎E护平台联合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适合应用在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降低患者 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能让患者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
PDF -
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跌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天术
目的:对比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预防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跌倒中的效果,探讨循证护理的优势。方 法:将86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新式组与传统组,各43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新式组实施循证护理,详细为成 立小组、检索文献制定计划、术前风险评估与宣教、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房巡视、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等。结果: 新式组跌倒发生率(4.65%)低于传统组(16.28%);出院时,新式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50.12±3.05分)高于传统 组(42.12±3.98分),TUG测试时间(5.12±1.56秒)短于传统组(7.56±2.15秒);新式组跌倒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得分 (80.12±8.56分)高于传统组(62.35±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骨科脊柱 手术后患者跌倒发生率,改善平衡与活动能力,提升患者跌倒认知与依从性,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模式。
PDF -
探究心理护理对脑震荡后焦虑症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
徐宗美
目的:分析脑震荡后焦虑症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探讨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 院近三年收治的脑震荡患者中,选取2021.05-2024.05期间,确诊为焦虑症伴抑郁症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 患者分组护理,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提供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 度。结果:在护理前,对两组心理、生活质量评估显示,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WHO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p > 0.05);护理后两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各评分均要比护理前更优,两组相比下观察组显著优于 对照组,(p < 0.05);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得知,观察组更满意,总满意率远远比对照组要高,(p <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各评分更高,(p < 0.05)。结论:在脑震荡后焦虑症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 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PDF -
精神科护理中的自我护理意识提升对护士工作影响研究
赵海伶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自我护理意识提升对护士工作影响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90例精神疾病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护理意识的提 升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精神状态观察评分、精神状态总分、精神状态S维度、戒酒情况M维度以及戒酒情况总分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自我护理维持和自我护理管理以及自我护理 信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护理依从性,观察组的依从性(97.78%)显著高于 对照组的依从性(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意识的提升,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戒酒情况,提高自我护理的维持和管理以及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对护士的工作具 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PDF -
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姜翻翻, 杨 帆*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 院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 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椎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颈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情绪智力在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人文关怀品质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体会
卓 娜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在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人文关怀品质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 月-2024年12月 工作期间310名临床护士,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55名,采用常规人文关怀教育;观察组155名,采用增 加情绪智力训练的人文关怀教育。比较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情绪智力量表(WLEIS)评分、人文关 怀品质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评分、WLEIS评分、人文关怀品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情绪智力在心理弹性与人文关怀品质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3、0.712,均高于对照组 的0.412、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情绪智力训练,可以有效提升 其心理弹性和人文关怀品质,情绪智力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PDF -
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护理策略的研究
侯 艳, 陈冬萍, 赵 丹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对于疼痛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是保证患者舒适度和促进 康复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泌尿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及护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综述现有文献 和研究成果,分析术后疼痛的原因、评估方法、管理策略及护理措施,为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全面的护理 策略。
PDF -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丁 健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案,探讨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电脑双盲法分两组实施干预,每组 患者均占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①功能 康复情况;②心理状态;③并发症;④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MA上肢评分和下肢评分、ADL评分相 比,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经护理后患者各项功能明显恢复,各评分相较下显示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意 义,(p < 0.05);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护 理后患者的心理情绪比护理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各评分要比对照组心理评分较低,(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差异,(p < 0.05)。结论:在创伤性脑出 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理想,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效减轻负 面情绪,值得推广。
PDF -
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
王 芳, 赖 甜*, 何 莹
目的:探讨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 院确诊的慢性病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 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疾病控制指标及医疗费用。 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90.0%)、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指标改善情 况优于对照组,医疗费用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 果,改善疾病控制状况,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
李瑶馨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 12月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主对象,按收治日期的单双数分组,各40例 患者,单日入院的患者纳入心护组,行心理护理,双日入院的患者纳入常预组,行常规护理,比较心护组与常预组患 者的治疗依从性、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心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预组,组间差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分化型甲状 腺癌术后碘131隔离治疗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更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PDF -
两性霉素B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与护理
姚 显*, 吴为莲, 邓婉君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 2024年12月收治的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主对象,随机分组,15例患者纳入规范 组,行规范化护理,15例患者纳入常护组,行常规化护理,比较规范组与常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生活质 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规范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 意度明显高于常护组,组间差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两性霉素B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的应 用与规范化护理效果更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PDF -
门诊分诊导诊中应用沟通技巧的效果研究
张 瑞, 张 宵
目的:观察分析在门诊导诊中,应用沟通技巧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时间范围为我院2023年3月-2024 年3月期间,以门诊收治的140例患者展开本次研究,以随机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组别,各组人数均为 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问答,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沟通技巧。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 时间、检查依从度、纠纷事件发生率、分诊导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明 显更短,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差别较大(P < 0.05)。实验组患者的检查依从度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数据结果 比较存在差别较大(P < 0.05)。实验组患者的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差别较大(P < 0.05)。实验组患者的分诊导诊满意度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差别较大(P < 0.05)。结论:门诊分诊 导诊中应用沟通技巧的效果相对较为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还可以有效提升 患者的检查依从度与分诊导诊满意度,避免一系列纠纷事件发生,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PDF -
动物疾病监测与兽医防控体系建设
李德昌
动物疾病监测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动物疾病监测与兽医 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与完善策略。通过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完善数据 管理与应用、强化监测体系协同合作,以及提高防控队伍专业素质、增强养殖场户防疫意识、加大防控经费投入等措 施,旨在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协同的动物疾病监测与兽医防控体系,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 保障。
PDF -
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黄小花, 吴绪娟, 陈丹娜
目的:浅析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样 本对象为66例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研究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 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指标、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 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饮食调节、按时服药、有氧运动等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及84.85%。结论: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性 护理服务能够缓解患者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协助其更好管理血压。
PDF -
肛肠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张学明, 马 芬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肛肠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 60)和对照 组(n = 60)。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 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 分、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 于对照组的16.67%(P <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用于肛肠手术后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并发症 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
人文关怀理念的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衰患者情绪的影响
谭迎春, 安景慧
目的:本文探讨了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3月-2024年2月这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 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 面情绪,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PDF -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评价
张 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医疗成本。 AECOPD患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人性化护理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 念和方法,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PDF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 瑜, 王婷婷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研究 组和参照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免 疫功能指标(IgA、IgG、IgM)、营养指标(ALB、TP、Hb)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 度更高(P <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 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改良式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中的应用
王红菊
目的:探讨改良式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 2023年12月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式护理干预,包括系统化吞咽功能评估、个体化吞咽 训练方案制定、标准化饮食管理、体位管理及心理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SSA)、误吸发 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组误吸发生 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P < 0.05);干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5.0%)(P <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7%)(P < 0.05)。结论:改良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 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外科护理的风险与管理
张小艳
外科护理作为医疗体系的关键环节,面临多重风险,包括感染、操作失误、沟通不畅及药物管理等。这 些风险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损害医疗机构声誉。本文旨在探讨外科护理中 的具体风险及其管理策略,通过加强风险意识培养、提升护理操作水平、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沟通协作、完善管理制 度与应急预案、强化监督评估等措施,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PDF -
优化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护理的实践探索
杜金颖
目的:探讨优化血管通路护理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 间在某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通路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优化后的血管通路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 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满意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 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 vs 28.7%,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6.3% vs 85.0%,P < 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也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血液透析 患者实施优化的血管通路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水平,具有推广应 用价值。
PDF -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郭苗苗
目的:探析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3年10月起,本院开始收集 妇产科诊治的病例资料,至2024年10月止共纳入126例,通过掷硬币法分为两组。一组63例开展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参 照组;一组63例开展以人为本理念的护理管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 护理满意度达98.41%较参照组的80.95%显著偏高(P < 0.05)。研究组产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76%较参照组的19.05% 显著偏低(P < 0.05)。结论: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住院时 间,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在护理实践中积极推广。
PDF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与干预效果分析
李 军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方法并分析营养干预的效果,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基础营养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 上实施个体化营养评估和干预措施。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A)、人体测量学 指标及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NRS 2002评分 和营养不良发生率(15.6% vs 28.9%)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评估 和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PDF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结合集束化护理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韩琳琳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结合集束化护理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9日至2023年5月9日的88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新式组与传统组,各44例。新 式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联合集束化护理,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化疗不良 反应指标及QLQ - C30分数。结果:新式组干预后健康信念评分(78.56±6.23)显著高于传统组(62.12±7.01),P < 0.001;新式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6.36%)及骨髓抑制发生率(27.27%)均低于传统组(63.64%、50.00%),P < 0.05; 新式组干预后QLQ - C30总分(65.34±7.21)高于传统组(50.23±8.12),P < 0.001,且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 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领域得分改善上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结合集束化护理可显著提升消 化道肿瘤化疗泵持续化疗患者的健康信念、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参考。
PDF -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孙丽梅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某三家社 区医院所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 措施,评估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 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具有积极效果。本研究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 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PDF -
静脉补铁对比口服补铁治疗对因月经量过多导致育龄期女性单纯性缺铁性贫血的生活质量影响
刘冬梅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治疗对因月经量过多导致育龄期女性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50例因月经量过多导致的单纯性缺铁性贫 血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静脉组(75例)和口服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静脉组在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口服组(P < 0.05)。结论:对于因 月经量过多导致的育龄期女性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改 善程度。
PDF -
研究优质护理在门诊采血室中的应用价值
何 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采血室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为提高采血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 取2023年1月至 12月期间本院门诊采血室就诊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98.0%)、患者满意度(96.7%)均显著高于对 照组(90.7%、85.3%),不良反应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用价值。
PDF -
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展永芳
目的:本文将深入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研究对象为 本次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9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组45例,分别给 予患者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舒适度、住院时间、护理质量 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 0.05),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妇产科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表现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患者及 家属护理满意度极高,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可全面推广使用。
PDF -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梁嘉欣
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84例脑卒中患 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另外,康复护理虽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效果和经济回 报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研究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PDF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感染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赵飞燕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感染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的效果及重要性。通过阐述感染科的特 点、临床护理路径的内涵,详细介绍了针对感染科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 其应用成效,包括提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治疗依从性及提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同时,也对应用过程中可能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优化感染科住院病人的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PDF -
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改革探究
樊文蕊, 楚 萌*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急危重症护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信息化视 域下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改革路径,通过引入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及虚拟现实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期提高教学质 量,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急危重症护理人才。
PDF -
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中的应用
陈凤玲, 杜浩慧
目的:分析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在CVA 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 年11月-2024年11月本院76例CVA偏瘫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38例,基于Brunnstrom分期,行延续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MBI、上下肢FMA评分和前 中后CBF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治疗CVA偏瘫时,基于 Brunnstrom分期,行延续性康复护理,能改善各项功能和脑循环,值得推广。
PDF -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宋兆玲, 陶田田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2024年1月干休所的 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采取康复护理方案。结果:相比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 < 0.05)。 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更高,并发症更低,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PDF -
银屑病患者的个性化日常护理运用体会
崔 洁
目的:探究银屑病患者的个性化日常护理运用体会。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8 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采取个性化日常护理。结果:相比对照 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高(P < 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 < 0.05)。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日常护理的护理效果更高,可以有效减轻其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PDF -
研究总结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
高 仙, 杨 莎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 本院76例AMI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 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LVEF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Dd、LVDs、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 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AMI患者行PCI治疗后,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改善 生活质量和预后,减少并发症。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