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6 No 10 (2025): 2025年 第6卷 第10期
-
老年跌倒风险管理中的智能评估系统与干预策略
吕李丽
老年人跌倒是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及生命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智能评估系统于跌倒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关 键角色。借助先进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可实现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动态监测与精准评估。将个性化干预策略与 之结合,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概率,提升老年人生活安全系数和自理能力,智能评估系统与干预措施的协同运用,为 老年跌倒风险管理提供了创新性路径,推动预防机制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PDF -
膝关节置换术前开展膝关节肌肉力量及功能训练的效果研究
柯 飞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前开展肌肉力量及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 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排序,前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医疗护理,随后纳入的40例为观察组,术 前进行4周肌肉力量及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相关指标 无明显差异(P > 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相关指标均比术前有所改善(P < 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肌 肉力量、活动度、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0.05)。结论:术前系统性膝关节肌肉训练可显著增强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提高 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PDF -
专科护士引导下的DNT时间缩短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提升中应用分析
龚丛芬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流程优化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DN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22年3月到2024年9月,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共200。 40人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展开分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则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多环节优化策 略,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DNT时间、溶栓率、安全性及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结果:干预组DNT中位时间为32分钟 (IQR 25–40),较对照组58分钟(IQR 45–70)显著缩短(P < 0.05);溶栓率提升至91.67%(110/120),高于对照 组的70.83%(85/120)(P = 0.002);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无差异(P > 0.05);干预组3个月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 ≤ 2分的比例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7%(PP < 0.05)。结论:专科护士引导的流程 优化可安全、有效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PDF -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预防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谢婷莹
目的:回顾性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里的应用成效,为降低肺部感染发 生概率给出护理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4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 象,按照是否实施集束化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集 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气道管理、床上体位调整、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 率、肺部湿啰音发生率、咳痰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0%(5/50),显著低于 对照组的30.0%(15/50)(χ ² = 6.250,P = 0.012);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为12.0%(6/50),低于对照组的34.0% (17/50)(χ ² = 6.917,P = 0.009);观察组咳痰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62±0.45 vs. 2.78±0.52,t = 8.033,P < 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χ ² = 4.808,P = 0.028)。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极大降低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增进患者咳痰能力,拉高护理满意度,展现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PDF -
消化道专科护理结合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赵 静
目的:研究消化道专科护理结合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年9月-2024年10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为组别划分标准,新型干预组(n = 30)实行消化道专科护理结合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临床干预组(n = 30)实行常规干预,对比新型干预组与临床干 预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检查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临床干预组与新型干预组患者的 负面情绪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新型干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小于临床干预组,检查依从性与护 理满意度高于临床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临床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消化道专科护理结 合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PDF -
项目管理在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中的应用分析
邱玉芸, 邱美兰, 刘赛平*, 贾佩佩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接受舒适化护理项目管理指导对就医体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3-2024.3 月时间内100例住院患者实施医学调查,2022.3-2023.3月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舒适项目管理之前,记作对照组。 2023.4-2024.3月内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即舒适项目管理,记作实验组,统计患者舒适度状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实验组的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多个项目数据之间比较p > 0.05。干预 后,实验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精神舒适以及社会环境舒适等分数均较对照组高,p < 0.05;实验组自理能力的分数 评估(89.63±7.41)、社交能力的分数评估(90.45±5.23)、 表达能力的分数评估(87.45±7.12)、药物管理能力的分 数评估(89.92±9.35),均较对照组高,p < 0.05;实验组耐心沟通、解决问题、环境营造、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多 个分数均较对照组高,p < 0.05。结论: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首选舒适化项目管理理念,不仅提高患者舒适度和 生活能力,还加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效果,值得推广。
PDF -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王 鑫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 ”应用模式在较多领域中均有开展。“互联网 护理服务”指医疗 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护理模式,其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便利性更强,用户满意度 较高。但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不足之处,比如护士资源短缺、上门护理项目有限等。为了进一步了解“互联网 护理服 务”的应用情况以及后续发展的预期,本文从应用背景、实施成效、面临问题、发展对策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PDF -
骨科护士专科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黄月婵
骨科护理与患者康复进程紧密相关,构建专科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具重要意义,体系围绕专业知识、技能 操作、沟通协调、护理管理及科研创新维度,以理论授课、临床实训、案例研讨与模拟演练结合方式展开培养,评价 环节运用理论考试、实操考核、患者反馈、同事互评及自我评估多元模式。实践显示,该体系明显提升护士专业素养 与综合能力,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为骨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路径,推动学科发展。
PDF -
探究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及护理
邓 琪, 霍军丽*
目的:分析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 2月—2024年2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154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开展研究,然后以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实施前后为主将 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实 验组手术实施前10min与后10min、30min、60min及手术完成时室内空气菌落总数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 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拆线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实验组术 后感染发生率较低(P < 0.05)。结论: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不仅效果良好,并且安全性也相对 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使用。
PDF -
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类型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
王建雯
目的:探索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种类,研究分类型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了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了食管癌患者手术的200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其入院时间顺序 进行排列,前100名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100名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分类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首次经口进食的时间明显早 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摄食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一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分类型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加 快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提升术后营养摄入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PDF -
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
周秀华, 卢玉婷, 杨兴敏, 胡 燕
目的:研究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效果。方法:调查对 象来源于我院2024年1月-2025年6月之间收治的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共计13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 组,参照组(n = 65)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考察组(n = 65)施行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评析指标:2组的 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在护理后,考察组的静 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参照组(P < 0.05);考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 < 0.05);考察组的液体外渗 率低于参照组(P < 0.05);考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0.05);考察组的家属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 < 0.05)。结论:施行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可以延长静脉输液治疗新生儿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提高一 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渗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参考应用。
PDF -
全科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路径
梅素敏
由于慢性病发病率一直攀升,其管理成了医疗卫生领域不容忽视的课题,全科护理以综合性、连续性、 协调性等特点为凭借,对慢性病管理起到关键作用,得以实现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动态评估及监测,为患者制订 契合个体的护理方案,同时给予心理慰藉并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人才 培养为途径,诸如创新服务模式的优化路径,能进一步增进全科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效能,协助打造高效的慢 性病管理格局,推动患者健康结局向好。
PDF -
基于人工智能风险预测的风险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异常改善效果研究
柯莹莹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护理风险的应用价值,研究基于人工智能风险预测的风险护理对食管癌 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异常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 象,1月25日之前手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1月25日之后手术的31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 施基于人工智能风险预测的风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发症、心理状态以及人工智能预测准确率。结 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无明显差异(P > 0.05),干预后干预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人工 智能风险预测准确的次数为6次,准确率为85.7%。结论:护理人员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开展预防性护理,可以帮助 护理人员更准确、全面地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降低不良心理状 态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
PDF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
王晓蕊, 寿潇涵
本文探讨了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与高血糖、RAAS激活等多种因素相关,并分析了临床的表现,从早 期微量白蛋白尿到晚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护理干预涵盖饮食、运动、心理及用药护理,能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延缓病情进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缓解不良情绪及提升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PDF -
多层级针对性疼痛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
张 娟
目的:探讨多层级针对性疼痛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 1月至202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6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并依据其入院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其中,前53名患者构成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镇痛;后53名患者构成研究组,采用多层级针对性疼痛护理。对比这两组患者疼痛管理能力、 心理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差异化干预之后,研究组疼痛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满意度 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多层级针对性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疼痛管 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PDF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分层护理策略: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全程管理
何秋雷
病毒性肝炎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推行科学的分层护理策略对患者全程管理意义重大,从疾病急性 期到慢性期,依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制定包含症状监测、心理干预、治疗配合、生活指导、并发症预 防等内容的分层护理措施。急性期侧重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工作,慢性期则注重培养患者长期自我管理能力以维持病 情稳定,力求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发展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系统 且全面的参考方案。
PDF -
家庭支持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贾婷婷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 年1月至2025年1月某社区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 组接受常规社区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12周的家庭支持干预(包括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家庭 情感支持干预、家庭社会功能促进计划)。干预前后采用焦虑量表(GAD-7)、抑郁量表(PHQ-9)及孤独感量表 (UCLA)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干预后 观察组GAD-7、PHQ-9、UCL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有效率(88.3%)高于对 照组(56.7%)。结论:家庭支持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孤独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策略研究
汤陈成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通过对照研究验证 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某院CHB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 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 用药管理、家庭协同),干预周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病毒学应答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 果:干预前,两组依从性、HBV-DNA转阴率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达 标率(89.0%vs68.0%)、HBV-DNA转阴率(78.0%vs59.0%)及SF-36评分(78.6±7.5vs67.2±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显著提升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 提供了更优策略。
PDF -
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分析
陈 静
目的:为探讨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临床护理与心理健康干预效果。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 间,从本院选取收治的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共12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数 均为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与心理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 态(用SAS和SDS评估)、内分泌指标(FSH、LH、E2水平)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FSH、L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护理满意度为 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 < 0.05)。结论:临床护理与心理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调节内分泌 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PDF -
中医推拿(小儿捏脊)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郭小敏
作为新生儿期常见症状的有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类,若病情加重可诱发胆红素脑病,在 黄疸护理里,中医小儿捏脊疗法备受关切。本文剖析了其应用方面的进展,囊括新生儿黄疸的现状态势、捏脊产生作 用的机制、护理拥有的优势、操作的途径及临床最终效果,小儿捏脊能起到辅助改善黄疸之效,带动胆红素的排泄活 动,实现脏腑功能的调节,无额外副作用,现有的研究存在着局限,未来应实施更多高质量研究以探索最佳方案,提 升护理实绩。
PDF -
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管理策略精准护理
黄洁羽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精 准护理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收治的 120 例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精准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 ERAS 理念实施精准护理管理策略,包括术前个性化评估、术中体温保护、术后疼痛精准控制、早期活动干预、营养支持优 化及心理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 排气时间为(30.5±5.2)小时,短于对照组的(40.8±6.5)小时(t = 9.321,P < 0.001);住院天数为(6.2±1.5)天, 少于对照组的(9.5±2.3)天(t = 9.156,P < 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 8.33%,低于对照组的 23.33%(χ ² = 5.991,P = 0.014);患者满意度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75.00%(χ ² = 10.667,P = 0.001)。结论:基于 ERAS 理念的精准 护理管理策略可显著促进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心内重症患者 IABP 支持期间的全程护理策略研究
孔 蕾, 杨瑞鲜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策略在 IABP 支持心内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照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 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CCU收治的120例IABP支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 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策略(涵盖术前、术中、术后及撤机护理)。比较两组并 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时间及住院结局。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5.0% vs 15.0%,P = 0.032)、感染 率(3.3% vs 11.7%,P = 0.028)、下肢缺血率(1.7% vs 8.3%,P = 0.0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 (12.5±3.2 h vs 18.7±4.5 h,P < 0.001)、心输出量达标时间(24.3±5.1 h vs 35.6±6.8 h,P < 0.001)短于对照组;住院 时间缩短(10.2±2.1 d vs 14.5±3.3 d,P < 0.001),30 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异(8.3% vs 10.0%,P = 0.654)。结论:全程 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 IABP 支持患者并发症风险,加速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预后。
PDF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闫晓静, 李晶灿, 高 萌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 ICU镇静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镇静管理护 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早期活动与康复护理及家属支持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镇静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 发生率等镇静治疗效果指标,以及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等预后指标上均优于对照 组。本研究为优化ICU镇静治疗护理策略提供了循证依据。
PDF -
早产儿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的护理管理进展
陈淑珍
早产儿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革新,护理管理在 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呼吸支持设备的不断迭代,机械通气策略的持续精进,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的 要求。本文系统综述早产儿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护理管理在设备规范化管理、策略优化升级、人员专业培训、多学科 协同合作及质量全程控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推动早产儿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护 理管理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PDF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屈 燕, 孔 蕾, 马 平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实际价值,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 规范化护理配合模式,分析其对监测准确性、护理效率及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我 院CCU120例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监测前评估-操作中规范-监测后整合”的标准化护理配合体系)。以有创监测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SV)的偏差率,记录护士操作时间、数据异常处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医师满意度。结 果:观察组CO偏差率为(9.2±2.1)%、SV偏差率为(8.7±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3.4)%、(15.8±2.9)% (P < 0.05);护士单次监测操作时间(5.2±1.1)分钟、异常处理时间(2.1±0.5)分钟,较对照组分别缩短37.3% 和53.3%(P < 0.05);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对照组的13.3%(8/60)(P < 0.05);医师满意度评分 (9.1±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1.1)分(P < 0.05)。结论:规范化护理配合可使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偏差 率降低约40%,护理效率提升超50%,显著提高监测准确性与临床决策支持价值,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诊疗提供更精准 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支持。
PDF -
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邵 蝶, 钱木英, 李亚宏, 黎粉花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卵巢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 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 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60例)与对照组(开腹手术,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0.2±30.5 ml)显著少于 对照组(280.5±45.8 ml,P < 0.05),术后排气时间(24.5±5.2 h)、住院天数(5.8±1.5 d)短于对照组(48.3±6.8 h, 8.5±2.1 d,P <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 (18.3%,P < 0.05)。1 年无病生存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观察组在减少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及降低 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短期肿瘤学疗效相当,可作为合适患者的优选术式。
PDF -
心脏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预防的综合护理策略研究
刘江龙, 张海静, 刘巧燕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策略在预防心脏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 年1月—2024年12月某三甲医院行心脏开胸术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策略(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体位管理、疼痛 干预、排痰护理及早期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等)发生率、肺 功能指标(FEV1、FVC)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6/60),显著低于对照组 的25.0%(15/60,P < 0.05);术后7天观察组FEV1、FVC 分别为(2.85±0.42)L、(3.46±0.51)L,高于对照组的 (2.31±0.38)L、(2.92±0.45)L(P <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5.0%,高于对照组的 80.0%(P < 0.05)。结 论:综合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心脏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 价值。
PDF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的护理配合与术后管理
胡伊凡
作为诊断及治疗胰胆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因其操作过程复杂,且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高,对护理配合及术后调养提出了严苛要求。聚焦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引流(ENBD)两项技 术的护理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强调手术期间精准护理配合,关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及早发现,借助护理操作的规范 与监测的细致,明显降低术后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的罹患概率,提高患者康复的质量水平,专业护理团队介入,为 ERCP相关技术安全实施及疗效的保障提供了有力依靠。
PDF -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刘晓嫚
本论文聚焦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深入剖析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系统阐述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科学 方法、安全操作规范流程的构建与实施、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以及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与团队能力提升策略。通过理论 分析与实际案例结合,旨在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就医安全,促进儿科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PDF -
中医护理门诊小儿推拿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王丽梅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门诊小儿推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构建包含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家长认知等 多维度的效果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方法:选取 2023 年5月—2024年12月某中医医院护理门诊接受 小儿推拿治疗的200例患儿及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临床疗效评价表及症状量化评分表收集数 据,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分析影响因素。效果分析指标包括: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无效)、症状改善指标(消化 不良评分、呼吸道感染频次等)、家长满意度评分(技术、沟通、环境等维度)、患儿治疗依从性发生率。结果:小 儿推拿总体满意度为 82.5%,临床总有效率为 89.0%(显效 56.5%,有效 32.5%)。消化不良患儿治疗后腹胀评分由 (3.21±0.85)分降至(1.12±0.53)分,呼吸道感染患儿月发作次数由(2.35±0.68)次降至(0.91±0.42)次。影响满意 度的关键因素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标准化β = 0.421)、治疗环境舒适度(标准化β = 0.289)。结论:基于多维度 效果分析指标,中医护理门诊需从强化技能培训、深化认知教育、优化环境流程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患者满 意度及临床疗效。
PDF -
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王盼骅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 竭的急救配合、前降支PCI术后护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服药依从性管理。经过10d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病 情好转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各项指标控制稳定。
PDF -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护理研究
潘悦昆
作为临床上常见严重损伤,有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理功能带来显著影响,此 类患者在急性期要面对的不只是创伤修复和脊髓保护问题,更应高度警觉由并发症引发的致命威胁,诸如呼吸功能障 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压疮等,属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干预在这些患者的康复阶段发挥着关键效能,尤其 是在并发症的预防、提早识别及即时处理上,面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特殊护理诉求,采用有效的并发症护 理手段,能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优化其临床整体结局,强化对这类患者的护理管控,能显著提升其生活 的质量,还可增强治疗成效,缓解并发症造成的消极影响。
PDF -
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重要性分析
张丽娜
文章深入剖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基础护理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照护,对促进患 者康复、预防并发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及体现护理专业价值意义重大。同时,从加强宣传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 源、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质量监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基础护理质量的策略。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重视,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与健康。
PDF -
加速康复护理对直肠癌保肛患者的影响
郝 佳, 罗 梦, 田 芳, 赵惠霞*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直肠癌保肛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速康复护理),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 < 0.05),生活质量评分在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加速康复护理可促 进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PDF -
门诊护士在患者教育中的角色与实践
尹小菊, 李秋香, 张建欣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教育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门诊护士 在患者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深入探讨了门诊护士在患者教育中的多重角色,包括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治 疗方案的解释者、心理支持的提供者、健康行为的引导者等,并详细阐述了门诊护士在患者教育中的实践策略,如个 性化教育、多样化教育方式、持续教育跟踪等,旨在为提高门诊患者教育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
PDF -
生长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矮身材脾虚证35例临床观察
戴少卿
目的:探讨生长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矮身材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 年12月门诊就诊的70例儿童矮身材脾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小儿捏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贴膏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身高增长 值、脾虚症状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P < 0.05);观察组治疗 后身高增长值、脾虚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 长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常规中药治疗儿童矮身材脾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身高增长及脾虚症状,安全性高,具 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眼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分析
张建欣, 尹小菊, 李秋香
目的:分析眼科护理中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 法:选取我院眼科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 感染 控制与预防措施),各10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感染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及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 组感染知识掌握评分(89.6±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3±6.1)分(P < 0.05);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 < 0.05);感染发生率3%显著低于对照组12%(P < 0.05)。结论:眼科护理中实施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可提高 患者感染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
PDF -
全科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
李璐璐
伴随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全科护理内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程度不断上扬,目 前服务涉及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健康教育等诸多内容,但面临服务资源布局不匀、专业人才欠缺、服务模式单一等 难题,面临着公众认知不够、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跨学科协作不易等状况。未来应采用优化资源调配、加大人才培 养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政策支持等做法,引领服务朝着专业化、多元化、标准化方向前行,以符合社会对心理 健康服务的期盼。
PDF -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曹晓霞
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04-2022.05期间收治的 100例老年慢阻肺病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与研究组,两组各纳入5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 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心理支持。量化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估分、满意度及血气指标,结果:两组在焦虑 抑郁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更低,研究组获得96.0%(48/50)的护理满意 度评分,显著超出对照组结果,两组PaO2与PaCO2检测结果未达显著水平;研究组PaO2测定结果明显超过对照组,与 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aCO2降低明显。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护理时联合心理护理可以保证患者治疗时情绪积 极,提升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PDF -
基于循证理念的口咽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牛彩丽, 王 艳, 张 艳, 郭晓军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口咽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行机械通气的 8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干预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咽部护理,干预组基于循证理念制定 护理方案,包括证据检索、证据评价及个性化口咽部护理措施(含体位管理、口腔冲洗、吸痰技术优化等)。比较 两组新生儿 VAP 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 VAP 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 (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² = 4.800,P = 0.028);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口咽部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 VAP 发生 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周期,提升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
互动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珍珍
肠造口术作为结肠癌重要治疗方法,对延续患者生命有关键影响。但是很多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容易 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由于肠造口产生自卑心理。所以,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 本文主要探究互动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