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

赵姿淇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 )

https://doi.org/10.37155/2717-5561-0607-28

Abstract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库,正面临传承断代与记忆消逝双重危机之境。传统保护方式受 限于物理载体的脆弱性与手工记录的片面性,难以将文化形态那动态演变的特征完整保存。凭借多模态数据解析与生 成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开拓出了新路径。技术介入之时需在文化本真性与数字创新之间去寻求平 衡,一方面要避免因机械复制致使文化符号出现空心化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防范算法偏见对本土审美体系造成侵蚀。 构建能兼顾技术理性与文化温度的保护范式,是当代数字文明与传统智慧相融合的关键命题。

Keywords

人工智能技术;非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创新应用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1]彭琳雯,柯昕昕,常竞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非遗文化发展转型研究——以苗族纹样为例[J].西部皮革,
2025,47(05):121-123.
[2]徐嘉敏,朱国庆,常增宏.人工智能在非遗文化传承中
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08):117-119.
[3]李默尘.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
的影响[J].特区经济,2024,(01):145-148.

Copyright © 2025 赵姿淇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ublishing time:2025-07-31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