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6 No 5 (2025): 2025年 第6卷 第5期
-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张菲菲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在2024年1月-2025年1月期 间,从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病患,均行替罗非班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两组进 行护理,每组患者各有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研究两组护理效果及临床相 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显示护理前的各项评分差异,相比均无统计意义,(p > 0.05),在护理后再次 评估,均比护理前评分降低,观察组患者心理评分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相 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0.05);以CQQC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观察组各维度 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显著更高,(p < 0.05);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远远较对照组更 高,(p < 0.05)。结论: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最为理想,有利于缓 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PDF -
一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PICC导管破损原因分析及护理
张 静
目的:探究一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PICC导管破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我科2023年2月收治的一例 恶性黑色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置管后导管破损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置管护士在严格无菌 操作下进行破损导管修复,修复后的PICC导管在化疗过程中通畅,无渗漏,留置良好。结论:持续改进置管前后的护 理方法,优化置管操作和护理流程,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高PICC置管治疗临床使用价值。
PDF -
营养泵在人工气道患者肠道营养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孙沛文
目的:研究营养泵在人工气道患者肠道营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盲选法,选择2023年4月-2025年 3月收治的62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组别,系统组(n = 31)实施系统化护理,基础组(n = 31)实 施基础化护理,比较系统组与基础组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前,系统组与基础组人工气道患者的营养 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系统组与基础组人工气道患者的营养 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比护理前更理想,而系统组人工气道患者的前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 平、CD4、CD8、IgA、IgM、SF-36评分明显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营养泵在人工气道患者 肠道营养中的护理效果更显著,应于临床广泛推广。
PDF -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实习的相关研究
王 艳
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实习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 间于本院内心科进行实习的学生40名,将这40名护生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观察组,另一组为采用 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以期观察两组护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两组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生的数 据有显著优势,(P < 0.05);对两组护生的教学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护生的各方面成绩并未超过观察组护生 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习教学方面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 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对于护生有着帮助其快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PDF -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刘晓勇, 鲍 焕, 熊小龙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治疗骨质疏 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在2022年5月~2024年5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 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80例,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即用来比较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采用的治 疗方式各不同,对照组的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的则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依据对两者不同方面 的对比,发现最佳的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能够显著发现这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无太大差 异,(P > 0.05);而经过手术后的1天、3天进行疼痛观察,发现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与观察组无太大差异,差异不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手术期间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进行 比较,观察组数据也与对照组无太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两组患者的施术后3个月随访状态进 行分析,显然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数据更显著且Cobbs角并未高出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实施椎体 后凸成形术效果更具明显,且这一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极大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PDF -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与分析
马金梅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0月 期间本院康复治疗的50例脑性瘫痪儿童,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推拿组和结合推拿组,各25例。非推拿组常规运动 疗法训练,结合推拿组在非推拿组基础上增加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功能及运动发育差异,并观察 患儿四肢痉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结合推拿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总分(231.25±12.11分)显 著高于非推拿组(189.63±13.59分)(P < 0.05)。结合推拿组治疗后运动发育量表评分(118.22±4.11分)显著高于 非推拿组(105.63±3.29分),四肢痉挛评分(1.51±0.16分)显著低于非推拿组(2.49±0.18分)(P < 0.05)。结合 推拿组患儿治疗后足背屈角[(72.11±3.59)°]显著小于非推拿组[(76.39±2.49)°],腘角[(144.26±5.11)°]、股角 [(124.05±6.37)°]显著高于非推拿组[(130.22±4.19)°、(105.24±5.89)°](P < 0.05)。结论:推拿结合运动疗法, 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升患儿运动发育水平,并改善患儿四肢痉挛、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儿恢复正常运动能 力,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效果可靠。
PDF -
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胰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护理体验的影响分析
李 丹, 周 瑜, 米 娟, 卢 强
目的:针对老年胰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展开研究,探讨应用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 护理体验的影响。方法:从2024.01-12一年间,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胰腺癌患者中选取病例82用于研究,以电脑 双盲法作为分组形式,对患者均分两组实施护理,对照组患者有41例,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41例,应 用改良型加速康复,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护理体验感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显著更短,(p < 0.05);护理前评估 两组患者营养水平,TF、ALB及PA三项指标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意义,(p > 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 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下,观察组显 著更低,(p < 0.05);调查两组的护理体验感,观察组各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 < 0.05)。结论:在老年胰腺癌 围手术期中应用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最佳,患者满意度较高,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 术后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PDF -
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梁 娈, 王 娟, 郝利利
目的:研究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 年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手术时间2022年9月-2024年12月,根据随机盲选的方式划分组别,每组31例患者,改良 组实施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临预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比较改良组与临预组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 度、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改良组与临预组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护理后,改良组与临预组VAS评分低于护理前,而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其中改良组VAS评分 更低,SF-36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更高,术后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改良型加速康复护理在 老年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更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PDF -
探究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神经功能及情绪的影响
高鹏丽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临床中,对其神经功能及情绪的影响。方 法:自2024年4月起,本院开始收集乳腺癌术后脑转移的病例资料,至2025年4月止共纳入66例,通过计算机系统随 机分组。一组33例开展常规护理设为参照组;一组33例开展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神经缺损程 度、心理情绪、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 < 0.05)。观 察组抑郁、焦虑评分较参照组明显偏低(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94%较参照组的75.76%明显偏高(P < 0.05)。结论: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临床中,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负性情 绪,有利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应积极推广。
PDF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运用分析
郝利利, 王 娟, 梁 娈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研究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在营养支持方面的效果。方 法: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中,选取2023.12-2024.12期间的72例病患用以调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分成两组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36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效果及 营养指标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评估,SAS评分及SD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 0.05), 护理后患者的心理评分明显下降,说明负面情绪得以改善,观察组心理评分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较均明显更短,(p < 0.05);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测 量显示,观察组TP、ALB、PA水平均远远更比对照组较优,(p < 0.05);统计患者的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更 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 < 0.05);对两组患者调查显示观察组更满意临床护理,满意度相比下观察组显著更高,(p < 0.05)。结论: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最佳,有效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术 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PDF -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延伸康复护理联合规范化宣教的价值评估
贺 宁
目的:浅析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伸康复护理和规范化宣教对于提升康复效果的意义。方 法:样本对象为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根据计 算机随机编号分组,双号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单号为观察组实施延伸康复护理 规范化宣教,对比两组 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及84.00%;观察 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延伸康复护理及规范化宣教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能够对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功 能以及缓解心理压力等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PDF -
综合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代 聪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4年4月起,本院开始收集诊治慢 性心衰的病例资料,至2025年4月止共纳入86例,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一组43例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一组43 例开展综合护理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 6 min步 行试验距离、心功能分级较参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 < 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明显偏高(P < 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35%较参照组的79.07%明显偏高(P < 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 者中,可有效降低其心功能分级且提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较高,应积极 推广。
PDF -
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 蕾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 于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及 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生活量表(SF-36)中,观察组 生理功能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 < 0.05)。结 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协助提升临床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循证护理模式值得推荐使用。
PDF -
基于IMB模式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效果
于秀娟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式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 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期间本院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MB早康 组,各51例。对照组根据胫骨平台骨折围术期要求常规护理,IMB早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IMB模式的术后早 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追踪患者康复进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 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P < 0.05)。IMB早康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总评分(88.26±4.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7.69±3.65 分)(P < 0.05)。IMB早康组术后住院时间(11.96±1.06d)、骨折愈合时间(15.69±1.08周)和完全负重时间 (16.96±1.03d)显著低于对照组(14.93±0.97d、18.36±0.97周、20.13±1.32d)(P < 0.05)。IMB早康组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5.88%,3/51)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10/51)(P < 0.05)。结论:基于IMB模式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 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提升,并可加快患者骨折愈合等康复进程,并可降低并发症风 险,应用效果可靠。
PDF -
口腔外科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曹智群
口腔外科手术作为临床常见手术之一,其仍然存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这为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带 来了影响。本研究通过收集和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一步通过临底实证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口腔外科手术 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我们发现,手术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全身状况、手术过程中的操作细节及术后处理等多方面因素相 关,提出了更加全面的并发症发生模型,从患者筛查阶段到术后管理等多环节提出了整套预防对策。此外,我们还从 实践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预防策略,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中的细致操作和术后的及时处理。研究结果表 明,实施这些预防策略,能有效降低口腔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此研究结果有 望为临床提供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手术并发症预防管理新方法,提升口腔外科手术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PDF -
医疗卫生机构面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王亚飞
随着医院对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外部培训机构数量逐年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面 试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首先介绍了与面试相关的理论概念,然后以X市医疗卫生机构面试为第一视角,通过对X 市面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炼出医疗卫生机构面试过程中的风险点以及风险防控对策,最后进行总结全文。
PDF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许艳萍
目的: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对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研究。方法:纳入时间段 范围为2023年1月—2025年1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研究,结合实际的护理管理形式差异分 组,具体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组患者人数均为32例。常规组患者实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行全程健康教 育干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如下指标:治疗依从度、自我效能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 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较高,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 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改善效果较为突出,明显 优于常规组(P < 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风险发生率更低,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管 理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较为显著,主要发挥的实际作用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在改善其自我效能 水平,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发生率,建议临床实践应用以及 推广。
PDF -
医学新思维
曾建祥
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生命进行理解,提出熵增的哲学对意词“序增”概念,并揭示了序增规律、序增 与熵增的关系、以及序增的意义。提出生命的起源,揭示生命的序生熵亡规律和高序低熵追求,论证医学的本质是 使生命保持或恢复有序。论证序医是关于医学的科学,并阐述了序医的一个原理(dS = diS deS),两类熵变(diS、 deS),以实现dS值最小为唯一目的。阐述了中医、西医、它医与序医的关系,以及未来各种医学的发展趋势。
PDF -
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西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差异
叶彩凤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急危重症,以气道炎症失 控、黏液高分泌及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西 药治疗 AECOPD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 例符合纳入标 准的 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且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更显著(P < 0.01)。结论:研究结论表明,益气活血化痰法联 合西药治疗 AECOPD 可通过多靶点抑制炎症反应,协同增强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为基层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 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PDF -
常见内科疾病的综合诊疗方案与临床应用研究
张丽霞
目的:探讨常见内科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例)的综合诊疗方案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 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 3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50 例。观察 组采用综合诊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 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高血压 92.0%、糖尿病 90.0%、冠心病 88.0%)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80.0%、76.0%、72.0%)(P < 0.05);观察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 8.0%、糖尿病 6.0%、冠心病 4.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16.0%、14.0%、12.0%)(P < 0.05)。结论:综合诊疗方案对常见内科疾病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PDF -
全科医生主导的对于急诊胸痛患者快速甄别流程研究
郭 伟, 马鹏明
目的:探讨全科医生主导的急诊胸痛患者快速甄别流程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缩短诊疗时间及改善患者预 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2月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0例胸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诊疗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多专科会诊流程,400 例)与观察组(全科医生主导的快速甄别流程,400 例)。比较两 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急性胸痛病因识别时间、高危胸痛(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等)漏诊率及 30 天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 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5.0%(P < 0.05);平均病因识别时间为(42.3±10.5)分钟, 较对照组(68.7±15.2)分钟显著缩短(P < 0.01);高危胸痛漏诊率为 3.0%,低于对照组的 7.5%(P < 0.05);30 天 死亡率为 1.5%,与对照组的 2.0% 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全科医生主导的快速甄别流程可显著提升急诊胸痛 患者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降低高危胸痛漏诊风险,优化急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PDF -
药品注册管理中质量体系合规性要求研究
彭 晗
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质量体系合规性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维护公众健康及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核心要 素。本研究基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系统阐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人员资质与培训、物料与生产过程控制、质 量保证与风险管控等核心合规要求,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法规执行偏差、企业落实漏洞、技术能力滞后及国际合规协 调障碍等关键问题。研究提出,需通过构建精细化法规指南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及 深化国际监管规则互认等路径,破解合规性管理难题。研究结果为药品注册环节质量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构 建“法规引领—企业主责—技术支撑—国际协同”的立体化合规管理模式,推动医药产业在严格监管框架下实现高质 量发展。
PDF -
基于5S管理法的手术室环境优化效果评价
吴媛媛
探讨5S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手术室环境优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手术患者 预后及医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某院手术室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实施5S管理 法为时间节点(2024年4月为实施起始月),将1—3月(实施前)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4—6月(实施后)的100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时长及医护人员操作失误率,同时分析典型病例在优化前后 的处置差异。结果:实施5S管理法后,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从对照组的8.0%降至3.0%(P < 0.05),平均手术时长 缩短15.2分钟(P < 0.01),医护操作失误率降低65%。典型病例显示,优化后急诊创伤患者术中器械取用时间从8分 钟缩短至3分钟,感染风险显著降低。结论:5S管理法通过规范环境与流程,可有效提升手术室安全性与效率,对降 低患者感染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PDF -
痧象客观表征及临床意义相关性的探讨
鹿 原, 耿连岐*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广泛,痧象客观表征作为拔罐疗法的局部皮肤反应,其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却并未受到 重视。笔者以挖掘痧象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影响痧象形成的因素及痧象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比较罐内负压、留 罐时间、拔罐部位、罐内温度等影响痧象客观表征的因素,并进行梳理总结。认为痧象客观表征在判断疾病病性、病 位及预后转归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DF -
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静脉治疗的影响及处理策略
曹 锐
目的:探究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产生影响并评估多种处理策略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 院肿瘤科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170例接受静脉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5例)与对照组(85 例)。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外渗发生率、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及 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依从性 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实施规范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药物 外渗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
KQCL20/2型立式超声波清洗机在血液制品洗瓶工艺中的验证及参数优化研究
周卫东, 杨秀琴
本文以KQCL20/2型立式超声波清洗机为研究对象,结合GMP规范要求,系统开展设备的安装确认 (IQ)、运行确认(OQ)及性能确认(PQ),验证其在血液制品管制及模制抗生素玻璃瓶清洗工艺中的合规性与稳 定性。通过参数优化实验,确定超声波频率、清洗温度及时间等关键参数对清洗质量的影响,最终建立符合生产需 求的最优工艺方案。结果显示,设备经全面验证后,破瓶率低于0.05%,不溶性微粒及可见异物符合《中国药典》标 准,产能稳定达4200瓶/小时,优化后清洗效率提升15%。本研究为制药企业设备验证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PDF -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再入院次数的作用分析
刘 悦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双心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再入 院次数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23年5月-2024年6月期间,将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选取84例进行研 究,以电脑双盲法对其分组护理,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双心护理,分析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评估、心理弹性评估显示,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相比不 具有统计意义,(p > 0.05),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评分均呈现改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评分远 远较对照组更优,(p < 0.05);相比两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发生率,观察组显著更比对照组要低,(p < 0.05)。结 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及负面心 理情绪,同时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值得推广。
PDF -
医院药学工作中药特色技术的应用
张顺利
本文探讨了医院药学工作中中药特色技术的应用,涵盖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和中药鉴定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通过降低毒性、改善药性等手段,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制剂技术则通过现代制剂技术提升药物性 能,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囊化和纳米技术。中药鉴定技术通过多种方法鉴别药材真伪,保障临床用药质量。此外, 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技术结合,优化用药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PDF -
心血管内科领域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实践成效探究与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辛俊霞, 李艳妮, 陈德鸿*
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实践成效,并系统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选取心血管内 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护理。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距 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等评估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绞 痛状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影响心脏康复护理成效的因素,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 示,研究组患者在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绞痛状况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影响 心脏康复护理成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年龄、文化程度、依从性等)、家庭社会因素(家庭支持、社会环 境等)以及护理团队因素(专业水平、沟通能力等)。结论表明,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显著的实践成 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深入了解并合理干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心脏康复护理的 效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PDF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理护理对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
李慧芳, 孙春燕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期间不 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和强化急诊心理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因此,急诊心理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PDF -
家庭医生团队慢病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马 婷, 刘国丽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慢病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乡镇辖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某乡镇卫生院签约的慢性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0 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团队慢病延续性护理 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慢性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治疗依从性、健康指标 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慢性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生 活方式养成率、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 < 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慢病延续性护理服 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养成,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健康指标控制 效果,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乡镇卫生院中推广应用。
PDF -
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对患者抢救效率作用
顾艳敏, 俞静茹
文章围绕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对患者抢救效率的作用展开研究。阐述了急诊绿色通道相关理论,包括概念 内涵、运行流程与评价指标。剖析其存在的流程繁琐、沟通不畅、资源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并提出流程、 沟通机制、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化策略。通过优化前后抢救时间、质量对比及典型案例分析,证实急诊 绿色通道优化能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改善预后。
PDF -
体检人群实施检后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马 红, 杨 龙
体检人群实施检后健康管理对于提升个人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提升体检中心服务水平及促进医疗 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体检人群的基本特征、体检行业市场概况及检后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探讨了检 后健康管理在提高早期疾病预防、个性化健康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PDF -
超滤膜包水通量测试在血液制品工艺改进中的作用探讨研究
吴邦建, 吴江龙
超滤膜技术在血液制品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包水通量测试作为评估超滤膜性能的关键指 标,对于工艺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超滤膜包水通量测试在血液制品工艺改进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验验 证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首先,我们回顾了超滤膜技术在血液制品生产中的应用背景,以及包水通量测试的原 理和方法。然后,我们详细描述了实验设计,包括超滤膜的选择、实验条件的设定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通过实 验,我们评估了不同超滤膜对血液制品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生产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包水通量测试 指导的工艺改进显著提高了血液制品的分离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超滤膜的通量 得到了提高,分离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产品质量的提升,包括目标蛋白的纯度和收率的增加,以及杂 质含量的降低。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工艺改进后的成本节约效应明显。这表明,通过包水通 量测试指导的工艺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PDF -
儿少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马艳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少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500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问卷 调查和健康指标检测,收集体育活动参与频率、强度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心肺功能、骨密度等健康数据。结 果显示,体育活动参与程度高的儿少在各项健康指标上表现更优,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儿少积极参 与体育活动、提升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PDF -
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蒙宏乾, 高 娟, 杨晓燕
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早期预警系统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的关键 环节,能够及时发现疫情苗头,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争取宝贵时间。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系统建立 的重要性、构成要素、建立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应用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提出完善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议, 旨在为提高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保障公众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PDF -
社区护理中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构建效果研究
董梦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日益迫切。本文综述了社区护理中失能老人长期照护 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其在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方面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探讨了模式构建的 关键要素,包括服务内容、形式、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旨在为未来完善社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