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ublications
-
正念训练疗法对肝硬化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潘雨轩, 马雯靖*, 高元春, 杜 倩, 徐晓玲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正念训练疗法对于改善其应对疾病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选取 2023年9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为样本,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 照组治疗过程中实施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加入正念训练疗法,两组均接受6周干预。在干预前后使用简易应对 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rie,SCSQ)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rom 36 questionnaire,SF-36) 评估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CSQ量表中,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 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正念训练疗法应用于 肝硬化患者能够提升其疾病对应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荐使用价值。
PDF -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效果探究
孙国庆
目的:探讨优化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 至2024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手术室抢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抢救护理配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 时间等指标,并分析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效果、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优化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 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PDF -
内蒙古地区蒿草花粉致敏特性及对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陈佳涛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蒿草花粉致敏特性及其对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该地区儿童过敏 性鼻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6例 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总IgE浓度,采用上级医院流失细胞学检查结果,流 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根据蒿草花粉致敏情况将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 料、临床症状评分、免疫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蒿草花粉致敏在内蒙古地区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 性率,致敏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学改变。致敏组患者在症状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指 标方面均显著不同于非致敏组。结论:内蒙古地区蒿草花粉是导致小儿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致敏原,其致敏特性具有明 显的地域性特征。针对蒿草花粉致敏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PDF -
注射剂稳定性与工艺关联性研究
闫 婷, 刘 玉
文章聚焦注射剂稳定性与工艺关联性,先分析稳定性核心维度、影响因素及考察方法,包括物理、化学 等指标及多种试验手段。接着探讨关键工艺环节对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涵盖配制、灭菌等工艺。通过化学药和中药注 射剂案例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基于稳定性导向的工艺设计与优化策略,如贯彻QbD理念、优化关键工艺环节等,为注 射剂研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PDF -
神经内科患者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研究
赵晴晴, 薛福娣
本文聚焦神经内科患者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深入探讨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方 法以及干预策略。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明确早期识别与综合干预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 低血管性痴呆转化率的重要意义,为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PDF -
延续性饮食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
陶田田
目的:探讨延续性饮食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2025年1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血脂水平、生活 质量及饮食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延续性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 情况,优化血脂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和饮食依从性。
PDF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红素氧合酶1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吴明锋, 钟晓华, 张 莉, 王 雄, 李 杰, 谢 蓉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神经元特异 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5月~2025年4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 治疗的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大梗死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 度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cy、HO-1、 NSE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观察血清Hcy、HO-1、NSE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根据随访60d后预后情况,将患者 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差异,根据受ROC曲线分析血清Hcy、HO-1、 NSE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O-1、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大梗死灶组 Hcy、HO-1、NSE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灶组(P < 0.05),中梗死灶组亦高于小梗死灶组(P < 0.05);重度组Hcy、 HO-1、NSE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 < 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 < 0.05);Pearson分析显示,Hcy、HO-1、NSE 水平与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cy、HO-1、NSE升高是预 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项检测(P < 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cy、 HO-1、NSE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梗死灶大小、NIHS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三者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 志物。此外,高龄、Hcy、HO-1、NSE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能更有 效预测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PDF -
基于疼痛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马会灵
目的:分析基于疼痛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ICU患者疼痛 管理质量、提升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ICU2024年1-6月接收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 2024年7-12月接收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疼痛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 程度、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 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疼痛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的疼痛状况,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 推广。
PDF -
从“脾胃为后天之本”理论出发,分析脾胃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张玉梅
中医理论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后经张仲景、李东垣等历代医家完善,形成完整的脾胃学说体系。其核心内涵在于:脾胃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核心器 官,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全身脏腑提供物质基础,进而影响人体的抗病能力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核心防线,其功能状态与营养供给、肠道菌群平衡、免疫器官活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以“脾胃为后天之本”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免疫学研究成果,系统分析脾胃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内在关联性, 探讨中医理论对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启示价值。
PDF -
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分析
张 娜, 杨学强, 杨志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 月至2025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2例U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 美沙拉嗪肠溶片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降低、肠传输 时间缩短,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BD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参苓白 术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可有效改善UC患者肠道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兼顾局部抗炎与 整体功能调节的优质治疗方案。
PDF -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研究
马清玺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职业卫生检测控制方面,可通过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 能,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升其业务能力;规范化验分析操作流程,确保样本采集、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科学准确; 注重仪器设备与试剂质量控制,做好校准维护与检验;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制度与监督。在安全管 理措施上,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源头控制危害,做好个人防护,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全方位保障化工企业职业卫 生安全。
PDF -
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杜 勤
肠内营养是内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关键手段,对改善营养状况、加速康复进程至关重要。然而,肠内 营养不耐受现象在临床中多发,显著影响营养支持效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 养不耐受的风险诱因,涵盖患者自身状况、治疗相关要素以及营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护理策略,如 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优化营养支持方案、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等,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提升肠内营养支持的安 全性与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PDF -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与探讨
郑 财, 杨晓玉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和观察组(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 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血糖控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胰 岛素用量相对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PDF -
孕期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卢姝姝, 徐 艳*
目的:探讨孕期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 间于本院妇产科门诊接收的100名孕妇作为主要参考对象,并且依据随机分配方式将100名孕妇平均分为2个组,前50名 孕妇为观察组,这一组别的孕妇采取孕期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50名孕妇为对照组,这组采用常规孕期护理模 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进行观察,以此勘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数据更优,差异具有显著 性,(P < 0.05);对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出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的数据均高于观察组,而在母乳喂养率方面观察组更优秀,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人员对于护理更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孕期对 孕妇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孕妇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此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PDF -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进展研究
秋倩妮
产后尿潴留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并发症,症状为排尿难、下腹部坠胀、尿液排出困难,病情严重还会面临 自发性膀胱破裂、腹膜炎等,该并发症多发生于阴道分娩后6小时以内且产妇膀胱残余尿量为150毫升以上,经治疗或 者导尿管留置多在24小时或者72小时均能康复。为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需调查产后尿潴 留发生原因,并给出护理要点探讨,以确保为日后预防产后尿潴留提供重要依据。
PDF -
产科重症患者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优化及在护理干预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王 沛
目的:探究产科重症患者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优化及在护理干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23年12 月—2024年12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88例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 察组采用优化后的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此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疗效。结果:结 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病情恶化率呈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发 现观察组的康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满 意度更为显著,(P < 0.05)。结论:优化后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产科重症患者中更具有积极价值,能够有效提升 护理质量,降低病情恶化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PDF -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围麻醉期护理人文关怀模型构建与持续改进策略
马东丽, 胡雯倩, 梅鹏飞
目的:研究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围麻醉期护理人文关怀模型构建与持续改进策略。方法:选择2024年7 月-2025年5月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护理方式分组,k组(n = 30)采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人文 关怀护理,p组(n = 30)采用基础护理,比较k组与p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机体指标、麻醉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 度。结果:护理前,k组与p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 > 0.05);护理后,k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机 体指标、麻醉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三维质量结 构的围麻醉期护理人文关怀模型构建与持续改进策略的实施价值较高,应于临床推广。
PDF -
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在临床传染科实习护生培养中的效果
马雯靖, 徐晓玲, 潘雨轩, 杜 倩, 淡莉莉, 高元春*
目的:探讨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在临床传染科实习护生培养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针对2023年9 月—2024年9月于本院传染科进行实习的150名护生做参照标本。将所有参与护生进行分组,对照组共计30名护生,观 察组共计120名护生。同时观察组依据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进一步分化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个小组, 每个小组60名护生。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观察组采用性格互补型配对开展临床带教训练,总共 划分为4个小组。遵循的原则是外向型教师引导内向型学生,外向型教师引导外向型学生,内向型教师引导内向型学 生,以及内向型教师引导外向型学生。训练时长设定为2个月,训练完全依照护生实习大纲所明确的项目予以开展, 在时间规划上尽力实现统一。训练结束以后,采用闭卷考核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来评定教学质量。结果:通过对 比结果可以看出,由内向教师负责指导的内向学生组的最终考核成绩,和其余组成绩的差异在统计学具有显著性, (P < 0.05);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与内向教师带领的内向学生组,其得分与其他组相比呈现出显著 下降态势,该差异在统计学上具备显著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性格互补的配对教学展现 出独特优势,然而,建议避免将性格内向的教师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配对,应当致力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 动,以此促进实习护生的教学品质提升。
PDF -
妇科护理过程中人性化管理方案和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黄 岚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管理和风险控制效果。方法:样本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妇科疾病患者,样本收集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及观察组。对照 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00%和82.00%,数据 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妇科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性化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够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对于提升护理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PDF -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
杨海潇, 赵晴晴
本研究聚焦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关键作用。通过设置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常规护理与神经内 科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康复优良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增强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力依据。
PDF -
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李丽静, 刘少飞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显著代表,已跃居终末期肾病首要致病因素,对个体健康与社 会医疗资源构成重大挑战。本研究聚焦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某医院肾内科收录的86例糖尿病肾病病例,通过深 度剖析其临床记录,旨在提炼患者核心临床特征并评估多样治疗策略的实际效用。研究发现,蛋白尿频发、肾功能衰 退、高血压伴随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实施包含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管理以及肾脏 专门保护在内的综合疗法,能有效遏制病情恶化,优化患者肾功能参数。本研究致力于为肾内科在处理糖尿病肾病病 例时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诊疗参考。
PDF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益生菌辅助保守预防的应用效果
时会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究。此 次研究主要围绕益生菌辅助保守治疗在该病防治中的作用机理展开,通过系统地整合并剖析有关的临床数据,评判益 生菌干预前后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及其病情演变情况。研究显示,当采取益生菌辅助治疗之后,该病 的总体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大幅缩减,整体康复效果也有所提升。这些成果显示,益生菌作为一 种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方面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给改进临床诊疗方 案赋予了关键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引。
PDF -
护士分层阶段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策略研究
薛福娣, 杨海潇
本文探讨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阶段管理的策略与实践效果,神经内科护理因疾病复杂多样、 病情变化快、护理需求个性化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重要性而具有独特特点,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实施护士分层阶段管 理,根据护士能力水平分配工作任务,制定分层标准并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岗位权责,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建立绩效考 核机制及动态调整机制。实践结果显示,分层管理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职业认同感,为神经内科护 理管理提供了有效策略。
PDF -
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丁金超, 周 娟, 熊建伟
目的:探讨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措施,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参 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5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急救护理(包括快速排毒、精准用药监护、多器官 功能监测及针对性并发症预防)。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0.0%)显著高 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PDF -
中西医结合针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
何发兰
目的: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针灸配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优化提供可靠 方案支持。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3.01-2024.01)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实现观察 组与对照组的划分,两组各分配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执行降压方案,观察组采用药物与针灸相结 合的治疗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总体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对比,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测得收缩压水平为(125.3±6.8)mmHg,舒张压结果为 (80.2±4.5)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压值,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观察组患者达到93.3%的临床改善总 有效率,显著超出对照组的78.3%水平,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中95.0%的病例治疗有效,显著超出对照组81.7%的水 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针灸辅助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下降效果明显,减轻临床不适,改善 疗效水平,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PDF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库 婷, 郑雪艳
本文聚焦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健康教育需求,通过对相关数据和研究的梳理,深入分 析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整体水平、群体差异、主要薄弱环节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了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的自身、治疗及社会支持因素,阐述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内容优先级、形式偏好和特殊群体差异方面的现状,进而 提出了传统与新型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PDF